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多措并举化解“融资贵”
作者:暂无 年份:2020 文献类型 :新闻 关键词: 企业  成本  银行  融资  金融 
描述:六部委联合下发通知降低企业融资综合成本——多措并举化解“融资贵”日前,中国银保监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委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信贷融资收费降低企业融资综合成本的通知》,进一步规范信贷融资各环节收费与管理,维护企业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
全文:存挂钩和强制捆绑搭售等问题依然存在。在疫情冲击之下,金融体系原有的“慢性病”对企业来说就成为“急问题”。此次《通知》给出了20条针对性措施,要求自6月1日起进一步规范信贷融资收费、降低企业融资综合
从两会热议到官方文件支持 物业+养老模式的入局时机到了?
作者:暂无 年份:2020 文献类型 :新闻 关键词: 企业  社区  服务  养老  物业 
描述:因新冠肺炎疫情延宕两个多月后,两会终于在5月22日拉开帷幕。在此期间,各类重磅提案、政策频出。其中关于物业管理和养老服务的讨论,吸引了众人的关注。先是在两会开幕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将发展养老服务纳入扩大内需战略。同期,北京市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将整合社会资源
全文:、相互协助、共同发展”。   与薛福志的看法类似,吴国卿也认为有些事情物业服务企业不需要亲力亲为,可以考虑跟成熟的机构合作。   譬如鸿坤物业可以为客户提供:私家尊享长者服务(居家养老,“1
投资有望逐步走出低谷
作者:暂无 年份:2020 文献类型 :新闻 关键词: 发行  投资  项目  专项  亿元 
描述:增速降幅已明显收窄,呈逐月回升态势投资有望逐步走出低谷再提前下达1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额度、各地计划改造城镇老旧小区3.9万个、新建50万个5G基站……作为“三驾马车”之一,投资近期又有不少新动作。相关人士指出,随着政策支持的带动和投资项目建设力度加大,投资有望逐步走出低谷,成为稳经济的重要力量。
全文:增速降幅已明显收窄,呈逐月回升态势投资有望逐步走出低谷再提前下达1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额度、各地计划改造城镇老旧小区3.9万个、新建50万个5G基站……作为“三驾马车”之一,投资近期又有不少新动作
全国老龄办:有序放开养老护理员、社区养老服务机构人员上门服务
作者:暂无 年份:2020 文献类型 :新闻 关键词: 要求  疫情  服务  做好  老年人 
描述:当前,我国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广大老年人特别是独居、高龄、失能等特殊困难老年人,在生活、就医、照护、心理健康等方面面临一系列实际困难和问题。按照《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关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全国老龄办近日印发《全国老龄办关于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做好
全文:

当前,我国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广大老年人特别是独居、高龄、失能等特殊困难老年人,在生活、就医、照护、心理健康等方面面临一系列实际困难和问题。按照《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关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全国老龄办近日印发《全国老龄办关于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做好老年人照顾服务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中的老年人照顾服务工作作出部署。

《通知》从六个方面提出具体要求。首先,要求各地要充分认识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做好老年人照顾服务工作的重要性,在全面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的同时,高度关注广大老年人的现实需求,及时帮助有需要的老年人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坚决防止冲击社会道德底线的事情发生,切实保障老年人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二是要做好老年人健康服务。要求各地创新工作手段,强化工作措施,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中老年人健康服务。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要及时公布医疗服务恢复情况,通过网络、电话预约等形式,减少老年人排队等候时间,确保有需求的老年人及时、便利就诊。积极开展互联网+老年健康服务,利用线上咨询等方式,为老年人提供健康指导和服务。加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运用微信、手机APP等信息化手段,建立家庭医生与老年人及其照护者之间的互动沟通渠道。开展家庭医生随访服务,及时掌握老年人健康状况,督促慢性病老年患者加强血压、血糖自我监测,并进行针对性指导。采取慢性病长期处方等用药措施,加强老年人用药指导。对于出现发热等症状的老年人,要及时送到发热门诊就诊。根据本地区疫情防控形势,适时恢复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老年人健康管理项目,加强健康评估和指导。要全面掌握辖区内独居、高龄、失能及患有多种慢性疾病的老年人信息,关注健康状况,做好健康管理。对辖区内失能老年人,要开展上门健康评估和服务。要针对老年人特点,做好老年新冠肺炎患者的康复服务和心理疏导工作。

三是要做好社区居家老年人照顾服务。要求落实属地责任,针对特殊困难老年人建立落实走访探视和关爱服务制度;要适应常态化防控要求,有序放开养老护理员、社区养老服务机构人员上门服务,允许家政、维修、快递等服务人员进入社区,既放权又压实责任,落实好相应的防控措施,满足老年人的生活需求;加强防控宣传,指导老年人持续做好自身防护,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充分发挥社区老年社会组织、老年志愿者的作用;老年活动场所和社区为老服务场所,要根据疫情形势逐步有序恢复为老年人提供服务。

四是要做好入住机构老年人照顾服务。要求各地指导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机构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相关要求、保证入住老年人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前提下,按照所在地区风险等级及时调整疫情防控策略,有序恢复正常服务。

五是强化对老年人的兜底民生保障。要求扎实做好老年人各项民生保障工作,加强各项政策配套衔接,切实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基本医疗。

六是加大对为老服务机构的扶持力度。要求各地全面落实国家及本地区出台的优惠扶持政策,同时结合地方和机构实际,采取针对性、差异化扶持措施。



全国政协委员袁亚非:促进普惠性养老产业可持续发展
作者:暂无 年份:2020 文献类型 :新闻 关键词: 社会资本  机构  养老  亚非  支持 
描述:全国政协委员、三胞集团董事长袁亚非连续三年提交提案聚焦养老。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他关于养老的提案是“进一步激发社会资本投资积极性,促进我国普惠性养老产业可持续发展”。袁亚非认为,近年来,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不断进步,但与实际需求相比,仍存在总量不足、供需错配、活力不足等问题。建议通过全方位的政策支持,
全文:

  全国政协委员、三胞集团董事长袁亚非连续三年提交提案聚焦养老。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他关于养老的提案是“进一步激发社会资本投资积极性,促进我国普惠性养老产业可持续发展”。

   袁亚非认为,近年来,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不断进步,但与实际需求相比,仍存在总量不足、供需错配、活力不足等问题。建议通过全方位的政策支持,进一步激发社会资本投资积极性,促进我国普惠性养老产业可持续发展。袁亚非建议,深入开展“普惠养老城企联动专项行动”,迅速总结参与城市的政策经验,尽快形成支持社会资本可持续发展普惠养老的新模式,推动养老服务供给总量迅速扩大。

   “比如借鉴国外成熟运营的CCRC(持续照料退休社区)模式经验,加快推广和完善共有产权养老房政策,以平衡社会资本参与养老服务长期回收和短期投资的矛盾。”袁亚非表示,进一步推动医疗保险、商业保险(如长护险)等与养老产业深度融合,既可为养老企业提供中长期、低成本的资金支持,也能为老人提供长期稳定的收益,提高居民养老服务消费能力。

   袁亚非建议,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重点发展城区普惠养老,提高民办机构服务质量,减少供需错配。对于民办普惠养老机构尤其是社区嵌入式小型养老设施和专业化养老机构的选址难题,地方政府应加大协调和支持力度,帮助民办养老机构协调引入医疗卫生、健康管理等资源,补齐资源短板,提升服务质量,提高吸引力。

   袁亚非认为,要进一步推动养老机构市场化改革,激发养老服务行业活力。积极支持社会资本通过公建民营、改制转企、混合所有等形式参与公立机构改革;积极鼓励民办机构公司化注册、企业化运营,允许民办非营利性机构转为营利性机构;在确保普惠养老“准公益性”的前提下,允许民办机构设定市场化的服务价格,以合理的利润和投资回报鼓励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普惠养老产业。



张晖:促进健康老龄化 积极构建老年健康服务体系
作者:暂无 年份:2020 文献类型 :新闻 关键词: 老龄化  健康  服务  老年人  老年 
描述:2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老龄健康司一级巡视员张晖做客人民网·人民健康主办的2020全国两会“健康中国人”系列圆桌论坛。在主题为“共同探索全民健身发展之路”的专场论坛上,张晖表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关系到国家发展的全局和亿万百姓的福祉。要积极推动健康老龄化,不断完善老年健康服务,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近年
全文:

   2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老龄健康司一级巡视员张晖做客人民网·人民健康主办的2020全国两会“健康中国人”系列圆桌论坛。在主题为“共同探索全民健身发展之路”的专场论坛上,张晖表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关系到国家发展的全局和亿万百姓的福祉。要积极推动健康老龄化,不断完善老年健康服务,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

   近年来,我国老年人健康状况有所改观,但仍不容乐观。“21世纪人口老龄化在全世界都是不可逆转的,也是今后较长一段时间我国的基本国情。应对人口老龄化、实现健康老龄化是最经济、最成功的方法。”张晖指出,健康老龄化需要从生命全过程的角度,对影响健康的因素进行干预,营造有利于老年健康的社会环境,进而延长健康预期寿命,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减轻家庭的养老和医疗负担,更大程度降低人口老龄化对社会发展产生的消极影响。

   对于实现健康老龄化目标,张晖建议,要积极推动树立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提高老年人的健康素养,做好健康促进和预防保健。要推动老年医疗服务模式从以疾病为中心的单病种模式向以患者为中心的多病共治模式转变,构建综合连续、覆盖城乡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坚持医养结合,推动以健康理念重塑养老服务体系,实现健康养老。

   此外,张晖提出,要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做好老年人的日常防护、健康服务和照顾服务工作,切实保证老年人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未来,国家卫生健康委老龄健康司还会组织开展各类项目,不断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丰富老年健康服务的内容,提高老年人健康获得感和健康水平。



湖南:提升农村养老服务满意度如何发力?
作者:暂无 年份:2020 文献类型 :新闻 关键词: 老人  服务  老年人  养老  农村 
描述: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如何开发养老资源,增进老年人健康,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成为政府和学界必须思考的现实问题。《“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提出“应着力改善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支撑条件”的要求。在“十三五”的收官之年,农村养老服务现状如何?存在哪些突出问题?如何解决?
全文:

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如何开发养老资源,增进老年人健康,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成为政府和学界必须思考的现实问题。《“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提出“应着力改善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支撑条件”的要求。在“十三五”的收官之年,农村养老服务现状如何?存在哪些突出问题?如何解决?基于此,湖南文理学院依托“湖南农村基层治理调查研究中心”,对湖南省76个村1154位老年人进行了专题调查。

 

  提升农村养老服务满意度如何发力?

  ——湖南文理学院对湖南省76个村1154位老年人的调查研究

  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如何开发养老资源,增进老年人健康,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成为政府和学界必须思考的现实问题。《“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提出“应着力改善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支撑条件”的要求。在“十三五”的收官之年,农村养老服务现状如何?存在哪些突出问题?如何解决?基于此,湖南文理学院依托“湖南农村基层治理调查研究中心”,对湖南省76个村1154位老年人进行了专题调查。

 

  农村养老服务认可度偏低

  养老服务总体评价偏低。调查发现,认为农村养老服务“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合计占比25.82%,认为农村养老服务场所“完全能”和“基本能”提供服务合计占比在32.26%~36.79%之间;对提供的医疗保障服务“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合计占比69.57%,对提供的精神慰藉服务“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合计占比72.96%

  养老保障服务力度不足。从老年人对农村养老保障服务的评价来看,认为新农合“完全能”和“基本能”满足需要合计占比44.46%;认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完全能”和“基本能”满足需要合计占比41.91%

  老年协会组织的认同度较低。认为老年协会组织服务老人“作用很大”和“作用较大”合计占比18.87%,“经常参加”“偶尔参加”和“从不参加”协会的占比为60%23.41%4.60%,老人对协会组织总体认同度不高。

 

  农村养老服务期待值总体较高

  期待强化政府养老职责。调查显示,老人主要反映养老服务存在“政府重视程度不够,投入不足”“福利机构设施不健全”“国家政策落实不到位”问题,占比达61.74%51.69%47.44%

  期待完善养老服务场所。认为建设养老服务场所“非常必要”和“比较必要”合计占比65.12%,认为应提供“老年活动室或服务中心”占比81.04%,大部分老人期待村庄建立健全养老服务场所。

  期待成立组织开展集体活动。认为老年协会组织成立“非常必要”与“比较必要”合计占比45.05%,认为村庄开展集体活动“非常必要”和“比较必要”合计占比56.94%,超半数老人对组织活动有较高的期待。

 

  提升农村养老服务满意度的实现路径

  推动养老主体多元化,使农村老年人“老有所养”。建议政府加大养老兜底力度,提高新农合报销比例,扩大新农保覆盖面,提升低保五保、高龄补贴的额度;并根据地域相近、文化相连、规模适度的原则,合理布局养老机构,形成覆盖乡村的养老空间格局。拓展资金投入渠道,鼓励社会组织、企业、义工等社会力量进入农村养老服务业,建设专业化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加强以孝道为核心的家庭伦理道德建设,促进家庭养老从伦理型向法制型转变,营造良好的养老敬老社会氛围。

  推进老年组织常态化,使农村老年人“老有所为”。依托老年协会组织,动员老人参与社会公益、志愿服务及村庄公共事务管理,提升老人的自我认同感;以乡贤联谊会、参事会等为载体,制定乡贤组织发展规划,提高养老服务的满意度;创新农村养老方式,探索多元化互助养老模式,提升对农村老人服务的满意度。

  增强养老服务针对性,使农村老年人“老有所安”。大力普及“新农合”覆盖面,健全农村老年医疗救助制度,定期开展免费体检、义诊服务,加强老人健康和卫生教育;开发老年人健康信息云系统,及时追踪老人的健康状况,完善老人异地就医一体化机制;完善养老服务相关法规和准入、退出、监管制度,积极开展送法下乡的服务,规范养老服务市场行为。

  促进老年活动多样化,使农村老年人“老有所乐”。因地制宜,依据老人的兴趣爱好和区域优势,灵活设立更多健身休闲娱乐场所。因需制宜,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减轻老人孤独感。因效制宜,精心打造具有民族文化的特色活动,满足农村老人的文化娱乐需求,实现“老有所乐”。


人口老龄化问题不断加剧,保险业需如何应对?
作者:暂无 年份:2020 文献类型 :新闻 关键词: 保险业  表示  聚焦  服务  养老 
描述:  “十四五”时期保险行业怎么干?面对不断加剧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保险业需如何应对?人身险数字化转型应当怎么转?6日在武汉召开的中国保险创新发展大会上,多位监管人士围绕当前保险行业最受关注的话题予以发声。  保险业服务新发展格局应聚焦五大方面  “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保险业要聚焦五大领域,全
全文:

  “十四五”时期保险行业怎么干?面对不断加剧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保险业需如何应对?人身险数字化转型应当怎么转?6日在武汉召开的中国保险创新发展大会上,多位监管人士围绕当前保险行业最受关注的话题予以发声。

 

  保险业服务新发展格局应聚焦五大方面

  “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保险业要聚焦五大领域,全力服务新发展格局。”银保监会总会计师马学平表示。

  一要聚焦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发展普惠型农业农村保险;二要聚焦人口老龄化战略,大力发展商业养老保险;三要聚焦国家治理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巨灾保险和责任保险;四要聚焦国家重大项目建设,不断提升保险资金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五要聚焦高水平对外开放,不断提升保险业跨境服务能力。

  马学平强调,创新发展要按经济规律办事,要加强风险防控,确保有利于科技进步、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

 

  构建全方位养老服务体系

  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不断加剧,随之而来的是对养老产业、康养服务、养老金融的极大需求。面对人口老龄化,我国基本养老金可能面临缺口,养老服务供给不足等问题。

  马学平表示,“十四五”期间,保险业要聚焦人口老龄化战略,深度参与国家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认真总结部分地区试点经验,稳步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积极开发适合老年人的健康医疗保险,搭建覆盖全面的健康保险产品体系,加快第三支柱养老金融保险业务的创新发展,推动医疗、养老、护理、健康管理等多领域的相互融合,构建医养、康养相结合,多领域、全方位的养老服务体系。

  银保监会人身险部一级巡视员刘宏健表示,“随着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多,老年人的问题已经不单单是家庭的问题,更多是社会问题。”

  据不完全统计,长期护理保险试点两年以来,保险公司已累计为失能人员支付基金总额超过20亿元,“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患者家庭的负担和压力,改善了失能人员的生活质量和照护品质。”刘宏健表示

  刘宏健透露称,银保监会已经初步拟定长期护理保险的规范性文件,从参与条件、投标要求、业务经营服务能力、护理机构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建设方面作出明确要求。

  “下一步还将积极参与制度设计和政策的制定,加强行业监管,提升行业的专业服务能力。”刘宏健表示。

 

  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同时还应坚持两条腿走路

  “当前随着客户对单一保险公司的粘性逐渐降低,保险行业事实上已经进入了客户主权时代”,银保监会人身险部副主任王叙文表示,“未来保险企业的竞争将会是服务的竞争”。

  对于当前存在部分人身险公司为了降低运营成本,在完善线上服务的同时,取消了基层营业网点的柜面服务功能,给部分消费者带来了不便的情况,王叙文表示,保险机构网点不仅具有产业和销售功能,更重要的是具有客户服务功能,保险公司应按照要求提供相应的线下客户服务,或设立专门的领导人员,帮助客户用线上方式完成自助服务。

  王叙文强调,尽管保险业开启数字化转型新征程是大势所趋,加速推进线上化发展也已经成为当前业界的共识,但与此同时保险机构也要坚持两条腿走路,保留传统经营服务方式,加强线上线下相融合,人工和智能结合,让科技成果更好的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退而不休,老年人开启职业“第二春”
作者:暂无 年份:2020 文献类型 :新闻 关键词: 退休  老人  老年人  再就业  工作 
描述:  老年人再就业和多种形式的社会参与,有利于增加社会的人力资源,提高老年人的收入及购买养老服务的支付能力,体现自身价值和获得更多自信。然而,除极少数教育程度较高、专业能力较强的老人,退休后再就业相对容易外,大多数没有专业技术的退休老人,只能选择家政、餐饮、保安等对年龄限制较宽的服务行业,即使是这些行
全文:

  老年人再就业和多种形式的社会参与,有利于增加社会的人力资源,提高老年人的收入及购买养老服务的支付能力,体现自身价值和获得更多自信。然而,除极少数教育程度较高、专业能力较强的老人,退休后再就业相对容易外,大多数没有专业技术的退休老人,只能选择家政、餐饮、保安等对年龄限制较宽的服务行业,即使是这些行业,也存在着一定的“同工不同酬”现象。专家指出,老年人是宝贵的劳动力资源,为老年人再就业铺路,是保障老年人就业权益和缓解社会养老压力的要求,更多老年人就业可以激活中国人口的“二次红利”。

 

  职场上的老年人

  早上8时,胡立志准时来到本市一家大型体检中心,穿上白大褂,在二楼外科检查室坐定后,就开始了忙碌的体检接待工作。虽然退休将近20个年头,但胡立志几乎没有真正休息过。

  “刚退休那会儿,医院返聘我,对年轻人进行‘传帮带’,返聘期未满,又有民营医院找上门来,请我去开专家号”。胡立志告诉记者,他在民营医院坐诊五个年头后,国内某大型体检中心进驻蚌埠,又请他去当健康顾问。“平时我基本上在顾问咨询室,只有体检医生调度不开的时候,我才在这里‘客串’一下”。

  虽然已经78岁高龄,但胡立志耳不聋眼不花,说起话来思路清晰。他说,现在能有这样良好的精神面貌,一方面得益于平时注重保健,另一方面是因为退休后一直没有脱离工作岗位,每天动手又用脑,所以身体的各项机能都能保持很好的状态。

  胡立志告诉记者,退休前,他是本市一家医院的普外科主任,主任医师的职称和多年的临床经验是他成为老年再就业市场“香饽饽”原因。“人们都说医生越老越吃香,真正退休了才知道此话不虚”。

  同样是退休后再就业,今年60岁的虞美丽却没有胡立志这样的“运气”。

  虞美丽原是一家企业的仓库保管员,50岁退休后,在家带了几年孙子,孙子上学后,就闲了下来,为增加一份收入,就想再找一份事做。没有专门技术,一个60岁的女同志能做啥?几经求职碰壁后,她认识到老年人求职不易。

  “小区保洁员要求不高,只要勤快就行”,听说某小区要招聘保洁员,经过短暂的思想斗争后,她过来应聘。虞美丽告诉记者,她每天的工作是电梯间保洁和清扫楼道,上下班时间没有明确要求,只要保质保量完成保洁任务就行。“物业公司每月发1800多元,再加上回收一些废品卖钱,总共有2000多元,这些钱补贴家用倒也不错”。

  位于经开区蓝天路上的一家早点店生意红火,早上8时许,顾客已经在取餐台前排起了长队,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在店里忙碌着,她一会儿清洁就餐台,一会儿应顾客要求送上小料。

  “您多大岁数了?”“今年整整70岁了”“这么大年纪该享清福了,怎么还出来工作?”“闲着容易生病,还是干点活好”……用餐间隙,记者与老人随意聊上几句。老人说,自己原先在工厂上班,退休前就想,忙忙碌碌一辈子,退休后一定要享享清福。刚退休的头几年也没去找工作,一开始还好,每天不用上班东遛西逛,好不快活!可是日子一久,就感到很无聊,于是就想重新找份工作。

  可是这个年纪能干啥呢?曾经在小区当过保安,虽然活也不累,就是太拴人,一个班要上十几个小时,相比较还是在这里工作好,老年人本来就醒得早,早起对我来说不是事儿,上班早下班也早,早上9点多早点店就没有生意了。在店里洗好碗筷勺也才10点钟,这时候还不耽误到公园遛遛弯。“老年人出来工作,一是可以挣点钱补贴家用,二是忙忙碌碌日子过得快,总比吃饱了等饿有意义”。

 

  “退而不休”为哪般

  128日上午10点,经开区百合公馆小区,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正在清扫路上的落叶,虽然室外温度较低,但老人仍然将厚棉衣脱下。

  “脱掉衣服不冷吗?”“不冷,都干出汗了”。说这话时,记者看到老人的额头上已经渗出了细细的汗珠。“这么大年岁为啥还出来干活?”“还不是为了钱吗?要不是为了钱,谁不知道坐在家里享福啊!”

  采访中老人告诉记者,他叫吴振华,今年73岁,来自蒙城县,儿子技校毕业后在蚌埠工作并娶妻生子。老伴前年过世后,他来到蚌埠与儿子同住。儿子收入不高,孙子上学要花钱,每个月还要还房贷。看到这种情况,老人不愿意在家“吃闲饭”,就找了一份小区保洁的工作。虽然一个月只有不到1600元的工资,但总归能够自食其力,这样多少心里是一点安慰。“现在年轻人压力也很大,自己能干得动也不想给孩子添负担”。

  同样做着小区保洁的工作,在兰庭书苑小区工作的李大爷明显“轻松”许多。“我和老伴都有自己的退休金,出来工作并不是完全为了钱”。李大爷告诉记者,自己就是兰庭书苑的业主,孩子都在外地工作,他和老伴在蚌埠生活。整天待在家里没意思,自己也没有其它兴趣爱好,于是退休后他找到小区物业,要求在小区里当保洁员。“每天工作几小时,全当锻炼身体”。体会到工作给自己带来了快乐和健康,他又想将这份快乐带给老伴。上个月,李大爷找到小区物业负责人,要求让老伴也来当保洁员,于是老两口一起工作。“多了两份收入,还收获了健康和快乐,真是一举两得!”

  “按理说,我的退休金也够自己养老,但一下子闲下来确实不习惯,也希望自己的一技之长能为社会作些贡献”。在本市一家房产开发公司里,一位长者与一群年轻人一起讨论营销广告文案,大家七嘴八舌各抒己见。长者告诉记者,他原是本市一家媒体的编辑,退休后被聘到这家公司做策划。由于每天要和年轻人打交道,他特意穿上了比较时尚的休闲服,从外表看,根本无法相信他已经是65岁老人。

  “工作可以让我变得更积极、更乐观、更年轻”,说起继续工作原因,长者告诉记者,自己每个月有5000多元的退休金,完全可以使自己养老无忧,但如果一旦闲下来,与社会脱节,就会“老”得很快。现在每天与年轻人在一起工作,感受着青春的气息,自己的心态也年轻了许多,以此来看工作才是最好的保健品。

  “老人再就业原因各异,有的侧重于参与社会、体现价值,有的侧重于增加收入,但无论哪种目的,都是积极的、健康的、值得鼓励的”。安徽社会经济研究所所长、安徽财经大学教授张会恒分析说,当今老人就业从形式上看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为高薪聘请型。这一类老年人退休前大多从事技术或管理岗位,退休后他们也没有经济压力,但出于“闲不下来”的心理需求,选择了“退而不休”,这部分老年人往往尚未退休便早早被用人单位“盯上”,再就业后的待遇也是最好的。第二类为自主择业型。子女成家立业后,老人没有家庭生活负担,遂利用积蓄搞起了创业,这类老年人精力充沛,接受新事物比较快,有的承包小门面搞经营,有的办起诊所、培训机构,个别精通网络的,甚至追赶潮流开起了网店。第三类是无奈打工型。这类老年人缺乏一技之长,退休金较低或来自农村没有退休金,他们以城市低收入群体和农村老人居多,他们虽然已经步入老年,却因生活所迫需要打工补贴家用。

 

  铺平老人就业路

  “物业公司是老人就业的重要阵地,我们公司所聘的员工八成是60岁左右的老年人”。蚌埠市华康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经理陈凯告诉记者,物业公司所需的人员,除少部分运营管理人员外,小区保洁和保安用人较多,这两个岗位对文化水平不高、没有技术专长的老年人较为适宜。从用人实践上看,老年人大数责任心较强,工作认真负责,任劳任怨,不怕吃苦,这可能和他们的人生经历有关。由于物业企业大都存在着经营压力,与聘用年轻人相比,聘用老年人可以在一定程度降低用人成本。

  调查中记者发现,身体状况较好、教育程度较高、专业能力较强的老人,退休后再就业相对容易。部分专家级别的专业技能老人,在退休后多从事顾问等工作,薪酬也相对较高。大多数不具有专业技术的退休老人,在再就业时,只能选择家政、餐饮、保安这类对年龄限制较宽的服务行业。因为退休前从事的职业不同,再就业的难度也是千差万别。”

  据了解,全国离退休人才网中有数万名注册求职的老年人,其中求职者年龄层主要集中在50岁到70岁之间,其中占比最大的是60岁到70岁,占到60%。在意向职位的选择上,机械机电能源动力类以及IT通讯电气电子类占比23%,经营管理策划类20%左右,其次是销售、业务和市场类。地域上来看,广州、上海、北京的求职者最多。调研中发现,有30%左右的老人重新工作,是因为经济原因。身体健康、有一技之长、有时间是老年人再就业的基本条件。

  事实上,虽然吸纳老年人就业好处多多,但人才市场并没有专门的老年人求职招聘会,而大部分招人单位,都设置严格的年龄限制,不愿意接受老年求职者,而那些愿意招聘老年人的企业,同样的岗位,如果使用老年人,则报酬要低得多。这位人力资源经理举例说,在蚌埠,饭店服务人员如果聘用年轻人,企业费用支出至少要3000元以上,而如果聘用老年人企业给出的报酬不到2000元,“从这个角度看,社会对老年人就业多少有些歧视”。

  “老人是宝贵的劳动力资源,利好这个资源对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百利而无一害”。蚌埠市委党校社会学研究学者陈蔚涛提出,鼓励老年人再就业,是保障老年人就业权益和缓解社会养老压力的要求,应在减少提前退休的基础上,以逐步提高低龄老年人就业率等方式激活人口的“二次红利”。

  从社会和家庭层面来看,鼓励老年人再就业不失为激活潜在资源、缓解养老负担的现实之策。我国老年抚养比正在大幅度攀升,已是不争的事实。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老年抚养比为15.9%。现有养老保障体系能否有效应对不断增长的老年人口抚养压力,已成为维系社会安定和谐的重要一环。老年人自身所蕴含的经济、社会和文化价值使老年人不仅是被供养的对象,也是参与社会经济发展、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重要群体。通过再就业等多种形式开发和利用老年人力资源,可以使更多的老年人利用自身知识、技能和经验参与社会建设,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因老龄化带来的劳动力负担过重的问题。


托起稳稳的幸福——“十三五”以来养老服务质量稳步提升
作者:暂无 年份:2020 文献类型 :新闻 关键词: 社区  机构  服务  老年人  养老 
描述:  这几年,老年人享受到的养老服务种类越来越多、质量越来越高:社区“嵌入式”小微型养老机构多了起来,助餐、助洁、助急、助浴等多样化养老形式火了起来,“互联网+”打造的智慧养老平台受到许多老年人欢迎……  截至2019年底,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达2.54亿,占总人口的18.1%。完善养老护理体系,
全文:

  这几年,老年人享受到的养老服务种类越来越多、质量越来越高:社区“嵌入式”小微型养老机构多了起来,助餐、助洁、助急、助浴等多样化养老形式火了起来,“互联网+”打造的智慧养老平台受到许多老年人欢迎……

  截至2019年底,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达2.54亿,占总人口的18.1%。完善养老护理体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可缺失的一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养老事业多元化、多样化发展,让所有老年人都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大力发展老龄事业,让所有老年人都能有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

  “十三五”以来,我国养老服务事业取得全方位进步。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等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普遍开展;养老与医疗、健康、信息技术等产业融合发展,业态不断创新;从居家、社区到机构,从公办到民办,多元化、多层次养老服务供给体系初步形成,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提升。

 

  顶层设计日益完善,制度体系基本成形

  在湖南省衡阳市石鼓区的华雅老年人康养中心,今年83岁的谢文骅正在书画室练字。老人说:“能够在家门口享受养老服务,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谢文骅享受的“家门口养老服务”,得益于“十三五”期间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的推行。作为试点之一,衡阳市推行新建住宅必须同步规划建设配套养老服务设施,政府无偿新建、改扩建社区养老用房等措施,积极打造小区养老“毛细血管”。一批小而美、专又精的社区养老机构逐步兴起,让老人实现养老不离家的愿望。

  自201611月到20202月,全国共有200多个像衡阳这样的城市被纳入试点范围。

  “十三五”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加强顶层设计,民政部等部门积极跟进,推动养老服务快速发展,初步实现了从重视机构建设向居家社区机构协调发展的转型,从补缺型、碎片化向体系化、制度化、多元化的转型,为构建成熟定型的中国特色养老服务体系奠定坚实基础。

  ——制度体系基本成形。从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取消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制度,到民政部修订《养老机构管理办法》规范养老机构服务;从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到各部门制定发布养老机构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为养老机构标出安全“红线”、质量“基准线”、服务“等级线”,我国养老服务制度体系基本成形。

  ——市场潜力充分释放。取消对20张床位以下小微养老机构的消防建筑设计要求,取消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的设置审批,取消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资格审批……一项又一项简审批、降门槛措施的实施,推动全面放开的市场发展环境基本形成。

  ——资金保障更加有力。“十三五”以来,中央预算内投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超134亿元,中央财政投入50亿元支持开展包括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在内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2014年至2019年,民政部累计投入本级彩票公益金85.46亿元支持地方养老服务发展。在中央财政资金逐年加大投入基础上,社会资金投入更加踊跃。

  “当前,我国养老服务政策已实现整体性突破,对推动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个性化养老需求,聚焦高质量养老服务,起到了关键作用。”南京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林闽钢说。

 

  养老服务供给体系加快优化

  九旬高龄的周奶奶家住北京市西城区牛街西里,平日里最喜欢到家附近的社区养老驿站,享受助浴服务。

  “家里卫生间小,老人洗澡不方便,这个驿站离家近,空间大,设施先进,洗得舒服。”家门口有这样一个社区养老驿站,周奶奶的女儿也很高兴。

  这个占地600多平方米的养老驿站有8张日间照料床位,康复区、餐厅、阅读区、活动室、助浴间等设施一应俱全,附近社区老人的服务需求基本都能满足。从2016年启动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建设试点至今,北京市已建设起1000多家这样的养老驿站,政府无偿提供场地支持,由专业化养老服务企业负责运营,着力打通大城市养老服务“最后一公里”。

  在江苏省南京市,为破除养老机构“一床难求”问题,当地开展“家庭养老床位”建设,通过一键呼叫等设备,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养老护理员上门护理服务。

  “像这样的家庭养老床位,南京已设置5000多张,相当于新建50家中型养老机构。”南京市民政局局长蒋蕴翔说,不仅如此,政府还给符合条件的困难老人家庭按照2000元标准进行适老化改造,“算下来,比住养老院便宜多了。”

  “照料很周到!”享受着养老中心贴心的服务,年近八旬的江西省兴国县良村镇西岭村失能老人郭爷爷说。为解决农村失能特困老人长期照护问题,兴国县创新实施公建民营、集中供养的方式,通过以奖代补、给予经费补贴引入有专业护理能力和医养结合条件的团队,将失能、半失能农村特困老年人集中养护,保障全县失能特困老年人享受优质服务。

  “十三五”以来,我国养老服务供给体系加快优化。截至20202月,全国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总数达19.6万个,床位761.4万张,其中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16.2万个,占比82.7%。截至2019年底,全国民办养老机构占比达54.7%,床位数占比达57.6%,提前完成“十三五”民办养老机构占比不低于50%的发展目标。我国基本建立起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为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供了重要支撑。

 

  服务日趋精细化、多元化、智能化

  人工智能陪伴机器人、智慧护理床、远程监测手表……“十三五”以来,随着养老市场的繁荣发展,智能化适老产品正走进千家万户。

  “您好,王阿姨,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在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一家养老院调度指挥中心,话务员于倩正在与独居老人王阿姨视频连线。为解决老人居家养老但子女不在身边的难题,当地创建了由政府主导、企业加盟、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虚拟养老院。

  在虚拟养老院的蓝色大屏上,实时播放着养老服务的运行状况,实时监控、远程医疗、大数据分析……“通过虚拟养老院的‘信息服务+居家养老上门服务’平台,我们能及时掌握老人健康等各项数据,为他们及时准确地提供定制服务。”城关区虚拟养老院院长秦田田说,“互联网+”为老人的养老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

  “十三五”以来,养老服务更趋精细,更趋多元。

  在江苏苏州,当地在居家养老服务中增设家庭夜间照护床位,解决居家养老夜间照护难题;在杭州、成都等地,通过大数据建立老年人需求评估体系,推动实现养老服务供需的有效对接,为老年人提供精准分类服务,养老服务正向着个性化精准服务升级……新时代,更加精细化、多元化、智能化的养老服务,正让老年人走向更幸福的生活。

  “十三五”以来,养老服务领域改革“实招”“硬招”不断落地,为老年人托起稳稳的幸福。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的美好愿景,正化为一幅幅现实的幸福图景。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