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55921)
报纸(2501)
会议论文(1143)
新闻(1008)
学位论文(999)
图书(282)
音频(141)
视频(88)
养老服务政策(27)
专利(7)
按栏目分组
研究文献 (58359)
健康乐园 (2646)
行业资讯 (1008)
教学培训 (77)
政策标准 (27)
按年份分组
2020(116)
2019(1395)
2018(9953)
2017(37960)
2016(5025)
2015(772)
2014(1028)
2013(786)
2012(639)
2011(516)
2010(432)
2009(396)
2008(356)
2007(386)
2006(314)
2005(252)
2004(220)
2003(178)
2002(175)
2001(147)
2000(127)
1999(105)
1998(81)
1997(64)
1996(81)
1995(75)
1994(62)
1993(51)
1992(88)
1988(40)
按来源分组
中国老年学杂志(3812)
-1(2138)
中国老年(2137)
中国保健营养(1924)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374)
中国医药导报(271)
老年教育(老年大学)(250)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68)
辽宁中医杂志(64)
2017年《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临床研讨会(41)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40)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40)
2017年度《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临床研究研讨会(39)
临床与病理杂志(32)
河北医科大学(28)
吉林医学(24)
中国肿瘤临床(19)
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2)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10)
中华病理学杂志(8)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7)
2016《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临床研究研讨会(6)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5)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5)
中华肿瘤杂志(5)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4)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
国外医学(耳鼻喉科学分册)(1)
中华细胞与干细胞杂志(电子版)(1)
民间信仰与中国文化国际研讨会论文集(1)
相关搜索词
全社会人人都要积极应对老龄社会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老龄产业协会 年份:2019 文献类型 :新闻 关键词: 人口  社会  老龄  问题  应对 
描述:1999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10%,标志着我国迈入老龄社会,也标志着我国迈入长寿时代。根据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达2.5亿。20年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国老龄工作和老龄事业取得巨大成就。积极看待老龄社会自从有文字记载以来,人类长期处于年轻社会,现在迈入
全文:,不利于区域间均衡发展;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面临先行老龄化发达国家在经济、技术、金融和贸易等方面的竞争压力,也面临后发老龄化发展中国家劳动力结构年轻和人力成本不高的竞争压力,应对不当不利于我国保持长期
对养老金持续发展要有信心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老龄产业协会 年份:2019 文献类型 :新闻 关键词: 我国  养老保险  老龄化  养老金  基金 
描述:如今人们谈到养老金话题,不再谈“老”色变。疑虑在减少,信心在增加。这样的信心来自于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和社保基金结余持续增加,养老金待遇水平逐年提高。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凝聚共识,形成改革合力,采取切实有针对性措施,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一定具备应对老龄化冲击和挑战的能力,社会保障事业一定能在更高水平基础
全文:

如今人们谈到养老金话题,不再谈“老”色变。疑虑在减少,信心在增加。这样的信心来自于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和社保基金结余持续增加,养老金待遇水平逐年提高。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凝聚共识,形成改革合力,采取切实有针对性措施,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一定具备应对老龄化冲击和挑战的能力,社会保障事业一定能在更高水平基础上实现可持续发展。

近日,一则“养老金2035年或将耗尽结余,‘80后’可能成为无养老金可领一代”的新闻,成为社会热点。其实,在几个月前,人社部有关负责人就对类似话题作出了回应,表示养老金能够按时足额支付。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全面推开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加速,养老保险收支平衡话题受到社会广泛关注。人们对养老金可持续性发展的疑虑,更多反映出对老有所养、美好生活的期待。随着讨论逐步深入,社会对待社保话题也在越来越理性。一个直观的变化是,如今人们谈到养老金话题,不再谈“老”色变。疑虑在减少,信心在增加。

这样的信心来自于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和社保基金结余持续增加,养老金待遇水平逐年提高。从基金规模看,人社部统计显示,2018年全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总收入55005亿元,基金总支出47550亿元,年末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存58152亿元。从待遇来看,今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迎来15年连涨,各项社保基金运行继续保持总体平稳。

所谓“80后”可能成为无养老金可领一代,其实是个伪命题。早在本世纪初,我国就决定设立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作为专门用于人口老龄化的战略储备基金,以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给养老保障等方面带来的压力。同时,我国成立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负责管理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这笔“保命钱”。截至2018年底,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资产总额已近3万亿元,为我国养老保障提供着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当然,对于那些质疑和担忧的声音,也应给予足够重视。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社会老龄化日益加深。预计到本世纪30年代,我国将进入人口老龄化高峰期。人口老龄化将导致养老保障压力不断增大,养老金可持续发展仍面临巨大挑战——这些挑战有眼前的,也有长远的。从当前看,结构性矛盾依然是养老保险制度运行的主要挑战。由于地区间发展不平衡,各地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不统一,基金结余差异也非常大。从长远来看,在人口老龄化形势下,养老保险抚养比逐年下降,对养老保险的影响比较大。直观地说,抚养比下降,意味着缴费的人少了,领钱的人多了,如果持续下去,不采取积极应对措施,会给养老保险可持续发展带来挑战。

养老保险时间跨度大,持续保持增收是保证养老无忧的基石。对此,中央高度重视,制定了一揽子积极、综合的应对措施。比如,在财政投入方面,为确保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发放,我国不断加大对基本养老保险的财政投入,今年中央财政安排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补助资金5285亿元,重点向中西部地区和老工业基地省份倾斜;从投资运营看,2018年以来,无论是养老保险基金委托投资,还是到账资金都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从去年起实施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则有利于帮助一些出现基金当期收支失衡的统筹地区缓解压力。据测算,2019年中央调剂基金规模将达到6000亿元左右,受益省份受益规模将达到1600亿元左右,能够进一步缓解基金缺口较大地区养老金支付压力。

过去几十年,人们见证了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从无到有,从覆盖劳动者到覆盖全民的过程。作为一个人均收入处于中等水平的发展中大国,目前我国参加各项基本养老保险的总人数超过9.4亿人,建立起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基本养老保险体系,堪称社会保障发展的奇迹。眼下,面对诸多挑战与困难,我们也有理由相信,通过凝聚共识,未雨绸缪,形成改革合力,采取切实有针对性措施,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一定具备应对老龄化冲击和挑战的能力,社会保障事业一定能在更高水平基础上实现可持续发展。



人口老龄化对教育事业的影响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老龄产业协会 年份:2019 文献类型 :新闻 关键词: 人口  教育  影响  老龄化  发展 
描述:人口老龄化对教育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人口老龄化推动教育改革发展,对教育结构、教育发展重心、教育质量和教育内容产生重大影响,深层次的影响就是对教育体制,特别是办学体制的影响。对教育结构的影响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现行教育体系将面临结构性调整。从以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为主的格局向学历教育、职业教育和老
全文:

人口老龄化对教育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人口老龄化推动教育改革发展,对教育结构、教育发展重心、教育质量和教育内容产生重大影响,深层次的影响就是对教育体制,特别是办学体制的影响。

对教育结构的影响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现行教育体系将面临结构性调整。从以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为主的格局向学历教育、职业教育和老年教育并驾齐驱的格局发展。

对教育重心的影响

除了对新增人口加强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之外,教育事业的重心将是职业技术教育、职业继续教育,特别是针对大龄劳动力和从农村转移出来的劳动力的职业培训。

对教育质量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对教育质量的影响,表现在社会对高质量人才的需求与教育不能满足这种需求的矛盾上。这种矛盾,要求提高劳动年龄人口的综合素质,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全员劳动生产率和劳动者的创新能力,形成新的国家竞争力,从而满足我国老龄社会高人口抚养比的需要。

对教育内容的影响

应对人口老龄化实践,对教育内容提出新的要求。在改革课程体系和改革课程设置的基础上,调整优化教学内容,使人口老龄化基本国情教育和老年期生活知识性教育系统化,使受教育者成为符合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需要的人才。

对教育体制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推动教育办学体制改革创新,改善目前资源不足、民办教育发展滞后等问题。


养老目标基金数量已达74只 未来或仍有较大增长空间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老龄产业协会 年份:2019 文献类型 :新闻 关键词: 产品  投资  目标  基金  养老 
描述:公募基金服务养老第三支柱的阵容日益强大。7月2日,第五批15只养老目标基金已获批,不日将正式推出。至此,获批的养老目标基金数量达到74只。新获批的15只产品分属13家基金公司,其中工银瑞信和银华基金同时获批2只产品,其他11家公司各有1只产品获批。至此华夏基金旗下已有5只养老目标基金,易方达、工银瑞
全文:同时获批2只产品,其他11家公司各有1只产品获批。至此华夏基金旗下已有5只养老目标基金,易方达、工银瑞信、广发和银华各有4只,头部化趋势日益显露。第五批15只养老目标基金即将问世从产品类型来看,此次获
北京老龄协会推出 老年人防骗手册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老龄产业协会 年份:2019 文献类型 :新闻 关键词: 保健  老人  北京市  不要  舆情 
描述:北京市老龄协会和北京扶老助残基金会日前联合推出《北京市涉老舆情大数据研究报告(第1期)》和《老年人防骗攻略(2019年版)》。印制好的防骗手册将发放到社区和老人集中活动场所。《研究报告》对保障、骗局、子女照顾、房产、保健品等2019年涉老舆情热点话题或事件进行了解读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涉老网络舆情
全文:   北京市老龄协会和北京扶老助残基金会日前联合推出《北京市涉老舆情大数据研究报告(第1期)》和《老年人防骗攻略(2019年版)》。印制好的防骗手册将发放到社区和老人集中活动场所。   《研究报告
养老服务四大问题如何解决?这场活动告诉你答案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老龄产业协会 年份:2019 文献类型 :新闻 关键词: 成都市  服务  联动  养老  城市 
描述:‍5月29日,城企联动普惠养老经验交流暨专题调研活动召开。本次活动在国家发改委的指导下,由四川省发改委和成都市人民政府主办。来自国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发改委相关部门人员,金融机构,企业代表等400多人参加了活动。推动城企联动普惠养老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老龄化问题日渐突出。数据显示,2018
全文:

 

   5月29日,城企联动普惠养老经验交流暨专题调研活动召开。本次活动在国家发改委的指导下,由四川省发改委和成都市人民政府主办。来自国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发改委相关部门人员,金融机构,企业代表等400多人参加了活动。

   推动城企联动普惠养老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老龄化问题日渐突出。数据显示,2018年底,我国老年人口已达2.49亿,占总人口的17.9%,其中65岁以上的老龄人口也将近1.6亿,占11.4%。面对这一趋势,群众对养老服务的需求也相应增加。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呢?这就需要创新发展养老服务供给模式——推动城企联动普惠养老。

   什么是普惠养老服务呢?

   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相关负责人在会上进行了阐释:这是在基本养老服务以外,面向广大老年人的、靠市场供给、由政策引导的一种服务。推动城企联动,则是要解决城市养老服务需求买不到、买不起、买不好、买不安的问题。

   “这项政策具有政府支持、社会运营、价格合理、契约精神四个特点。”该负责人谈道,它的最终目的是激发社会资本参与养老服务积极性,推动养老产业高质量发展。

   阶段目标是到2022年,形成支持社会力量发展普惠养老的有效合作新模式,参加城市每千名老年人养老床位数达到40张,护理型床位占比超过60%,医养深度融合,力争实现“三提升、两下降、一满意”,其中,“三提升”是普惠性养老床位数量明显提升,服务质量明显提升,企业效益明显提升;“两下降”是通过土地、金融等多种政策组合支持,推动企业建设运营成本下降,服务价格下降;“一满意”是让更多老年人受益,提高人民群众对社会养老服务的满意度。

   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司王谈凌为金融机构及各省市企业代表等参会人员解读了城企联动普惠养老专项行动地方政府支持政策清单。

   政策包括设置专门的养老用地类别,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用地计划指标,区分营利性和非营利性,优先安排土地利用计划。依法简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开办申报程序,支持合作企业在合作区域内开展连锁化、专业化服务。对养老机构提供的养老服务免征增值税,对非营利性养老机构按规定免征企业所得税。养老机构用电、用水、用气、用热按居民生活类价格执行等16个必选项。

   另外,还设置将养老机构提供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纳入补贴范围。参照本地区居民收入水平,对在养老机构从事一线护理服务的人员给予岗位补贴和培训教育经费支持。鼓励企业建立城市康养产业发展基金或发行企业债券,用于建设养老设施、购置设备和收购改造社会闲置资源等27个自选项。

   那么什么样的城市和企业可以参与其中呢?

   该负责人解释,凡是对养老服务具有明确的需求,对发展养老服务市场有积极性,以满足老年人服务需求为最终目标的城市均可以参与。对企业来讲,服务型企业、投资型企业都可自愿参与。

   成都市已启动第二批项目推荐申报

   本次活动为何会走进蓉城呢?

   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成都是全国同类城市中较早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城市之一,养老服务业发展有思路、有特点、有成效,同时成都也是首批试点签约城市,在专项行动方面有先行经验可以供其他兄弟城市参考。

   据了解,今年,全国已有64个城市加入了城企联动普惠养老专项行动,成都便是其中之一。成都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在会上介绍了当前成都市的普惠养老发展情况,以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城企联动普惠养老专项行动试点城市为契机,成都市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推进养老服务综合改革,制定了一系列战略计划,推动了一批项目落地。

   “成都市现有60岁以上老年人口315万,老龄化率21.34%;65岁以上老年人口210.18万,占总人口的14.24%。”该负责人介绍。

   据统计,目前,成都市建有养老机构520家,其中:民办养老机构307家,社区养老院200家,公建民营养老机构21家,养老床位达12.3万张(含筹建);建有城乡社区日间照料中心2621个,覆盖94%的城市社区和50%的农村社区。

   实施城企联动普惠养老专项行动,是加强城市养老院建设,持续扩大普惠养老服务有效供给的具体体现,也是破解大城市养老难题的创新举措。今年2月,成都市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城企联动普惠养老专项行动试点城市。“以此为契机,成都市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推进养老服务综合改革,聚焦大城市养老难题,紧紧围绕普惠养老着力健全养老服务业发展体制机制,高质量推进养老服务业创新发展。”该负责人说,城企联动普惠养老专项行动启动实施后,成都市制定了《城企联动普惠养老专项行动支持政策清单》等系列政策,着力推动项目落地。

   据了解,目前,首批签约的“万瑞健康养老中心”和“天佑怡苑居”两个项目已顺利启动实施,在建床位1240张, 其中护理型床位占比60%以上。项目建成后,企业将按约定以略高于市级公办养老机构的服务价格,提供公益性养老服务。4月,启动第二批储备项目的推荐申报工作,成都市推荐了万瑞健康养老中心(二期)等17个在建和2020年拟建项目,成都市第八人民医院二期项目等13个后续筹备养老项目,17个在建和2020年拟建项目预计投资7.8亿元,建设养老床位4694张,13个后续筹备项目预计投资6亿元,建设养老床位2835张。

   下一步,成都市将积极探索、学习借鉴普惠养老先进做法,深化养老服务综合改革,建立长效推进机制,激发社会力量投资养老活力,实现城企联动普惠养老“三提升两下降一满意”的发展目标,力争让全市300万老年人享有高品质的老年生活。


允许境外投资、便利长三角异地养老,这个文件将改变500万上海老人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老龄产业协会 年份:2019 文献类型 :新闻 关键词: 方案  上海市  服务  养老  老年 
描述:日前,上海市政府正式印发《上海市深化养老服务实施方案(2019-2022年)》(以下简称方案)。在提升养老服务市场活力上,《方案》将加快推进公办养老机构改革,支持外资等各类主体进入养老服务市场,拓宽养老服务投融资渠道,推动长三角养老服务区域合作。5月31日下午,上海市民政局局长朱勤皓表示,目前上海养
全文:

 

日前,上海市政府正式印发《上海市深化养老服务实施方案(2019-2022年)》(以下简称方案)。在提升养老服务市场活力上,《方案》将加快推进公办养老机构改革,支持外资等各类主体进入养老服务市场,拓宽养老服务投融资渠道,推动长三角养老服务区域合作。

5月31日下午,上海市民政局局长朱勤皓表示,目前上海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正朝着构建“15分钟养老服务圈”的目标迈进。而《方案》是上海市未来一段时期内养老服务发展的指引,提出了6个提升计划和26项主要任务,全面推动养老服务深化发展。

截至2018年底,本市户籍老年人口已达503.28万,占户籍总人口的34.4%;80岁及以上户籍高龄老年人口81.67万,占户籍老年人口的16.2%。

2018年底,上海市建成712家养老机构、14.4万张床位;已建成180家集日托、全托、助餐、辅具推广、医养结合、养老顾问等功能于一体的“枢纽型”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今年底将实现全市215个街镇全覆盖。

上海发展各类功能性设施,建成以短期住养照料为主的长者照护之家155家,实现了城镇化地区街镇全覆盖;建成提供白天照料的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641家,服务2.5万人;建成社区老年人助餐场所815个,日均供餐8万多客。

在提升家庭自主照料能力方面,上海推出各类非正式照料服务项目,包括“适老性改造”,每年帮助1000户困难老年人家庭改善居室环境;“老伙伴计划”,每年由4万名低龄老年人为20万名高龄独居老年人提供日常关爱服务;“老吾老计划”,为家庭护老者提供技能培训;开播“银龄宝典”电视节目,传播居家护理知识;建设农村宅基“睦邻点”,由邻近居住的农村老年人结伴互助养老。

朱勤皓指出,《方案》的亮点之一是养老设施主要指标数量“倍增”。到2022年,上海市养老服务领域重要的指标数量有新突破,比如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分中心)在街镇全覆盖的基础上数量要实现“翻番”,不少于400家;社区老年助餐服务场所总量实现“翻番”,达到1600家;到2022年,养老机构床位数在确保不低于全市户籍老年人口3%,即17.5万张的基础上,护理型床位数要达到总床位的60%。

《方案》提出了养老服务功能提升计划,将加强老年认知障碍照护服务。

据上海市民政局介绍,今年上海市出台了“在养老服务中加强老年认知障碍照护服务工作”的文件,构建分层分类的老年认知障碍干预和照护体系,并启动首批20个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社区试点,营造关爱认知障碍老年人的社会环境。上海市连续两年将改建1000张认知症老人照护床位列入市政府实事项目,到2022年,标准化认知障碍照护床位数达到8000张。

《方案》提出养老服务行业质量提升计划,主要包括4项任务,即建立养老服务行业综合监管制度,健全养老服务质量综合评价机制,推进养老服务规范化建设,强化养老服务领域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本计划侧重完善以信用为核心、质量为保障、放权与监管并重的服务管理体系。

朱勤皓表示,去年上海市出台了养老机构失信信息归集和使用管理办法,接下来的重点是要构建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也就是说要建立“红名单”和“黑名单”制度,要将信用信息作为各项支持政策的重要衡量因素,特别是对“黑名单”中的失信主体,要加大惩戒,用信用约束行为。

《方案》也提出了养老服务市场活力提升计划,主要包括5项任务,即加快推进公办养老机构改革,支持各类主体进入养老服务市场,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产业,拓宽养老服务投融资渠道,推动长三角养老服务区域合作。本计划侧重健全市场机制,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未来几年,上海公办养老机构定位更清晰。

《方案》要求,在守住底线(即保基本)的基础上,向外部释放空间,大力推进公建民营,明确了“今后新增的政府投资养老服务设施原则上均采取委托社会力量运营的模式”;同时,着力推动形成价格传导机制,要“以养老机构实际成本为基础,统筹考虑政府投入、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供求关系和社会承受能力等因素制定和调整养老服务收费”。

《方案》对公平的养老服务市场环境要求更为明确,要求“集中清理废除在养老服务机构公建民营、养老设施招投标、政府购买养老服务中涉及排斥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参与竞争等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强调保障企业登记的自主权,“对已经在其他地方取得营业执照的企业,不得要求其在本地开展经营活动时必须设立子公司”。

在境外投资方面,允许举办营利性养老机构等,在多个方面享受境内资本同等待遇;同时支持多元主体参与,包括鼓励物业公司、物流企业、商贸企业等面向社区为老年人提供服务。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是国家战略,养老服务领域也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方案》指出,重点是要做好四地在服务标准、规范方面的互通互认,建立养老服务优质诚信品牌互认和推介机制,建立养老机构行政处罚和失信行为的定期通报机制,并且支持开展养老服务领域民间合作,为老年人异地养老提供便利。


发挥市场优势 补齐养老服务短板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老龄产业协会 年份:2019 文献类型 :新闻 关键词: 社区  服务  服务业  养老  网民 
描述:‍5月2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促进社区养老和家政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措施,并决定对养老、托幼、家政等社区家庭服务业加大税费优惠政策支持。从今年6月1日到2025年底,对提供社区养老、托育
全文: ‍5月2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促进社区养老和家政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措施,并决定对养老、托幼、家政等社区家庭服务业加大税费优惠政策支持。从今年6月1日到2025年底,对提供社区养老、托育
老龄化社会应如何科学看待衰老?老年健康核心信息20条值得关注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老龄产业协会 年份:2019 文献类型 :新闻 关键词: 衰老  老先生  老人  大爷  刘女士 
描述:在老龄化社会,如何科学地看待衰老?怎样与衰老和平相处,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变老并不只是简单的年龄增长,往往还伴随着听力、记忆力、消化功能、活动能力的衰退等。这些逐渐丧失的感官、行动不便或是疾病给老年人带来很多困扰。面对衰老这个话题,老年人也需要不断修炼提升,放下执念,遵循自然规律。90岁老人跟睡眠
全文:

在老龄化社会,如何科学地看待衰老?怎样与衰老和平相处,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变老并不只是简单的年龄增长,往往还伴随着听力、记忆力、消化功能、活动能力的衰退等。这些逐渐丧失的感官、行动不便或是疾病给老年人带来很多困扰。面对衰老这个话题,老年人也需要不断修炼提升,放下执念,遵循自然规律。



90岁老人跟睡眠较劲儿

刘女士的姥姥、姥爷今年都已经90岁了,然而两位老人在对待衰老这件事情上心态却大不相同。以刘女士的姥爷为例,老人是建国前参加解放军的老兵,参加过渡江战役、解放上海,是共和国的第一批汽车兵。老人自视身体好,从不因为年龄的关系就限制自己的行为方式。在他78岁时,和上大学的孙子打乒乓球还跳起来扣杀;80多岁还爬上二层楼高的香椿树去摘香椿芽。儿孙们知道后,一方面为老人的好身体而感到高兴,同时又不免担心老人因意外受伤,毕竟岁数在那儿,比不了年轻的时候。

2009年快要过年的时候,意外真的发生了。那天夜里下了很大的雪,老人不顾寒冷凌晨5点就爬起来扫雪,结果突发心肌梗死倒在院子里。因为老人居住的地方是山区,大雪天,救护车爬坡也爬不上去,经过6个多小时才把老人送到医院,差一点就没命了。经过这一场大病,孩子们开始劝老人接受自己年纪大这个事实。然而,老人还是不甘心,不管是不是因为年纪大、器官自然衰老带来的问题,只要身体稍微有点不舒服,老人就吵着住院,非得调试到跟以前一样才行。有一次老人因为扭到腰住院,病好了老人却不肯离开医院,执意要在医院多住几天,说是让医生多给看看。

最近一段时间,老人又跟睡觉这件事儿较劲。因为老人总觉得白天没精神,夜里也睡不好,偶然间发现喝咖啡可以提神。于是,老人就让孩子们给他买咖啡来喝,而且是每天都喝。邻居们知道后常开玩笑,见面都说“老爷子真时髦!”其实,刘女士的姥爷喝咖啡根本不是为了赶时髦,只是接受不了人老了睡不好觉这个事实。前几天,老人还跟孩子们抱怨“人老了各个东西都不得劲儿,零件老了,但是我还要再活5年!”

刘女士告诉记者,在对待衰老这件事情上,相比于姥爷的“激进”,同样90岁的姥姥就要淡定很多。刘女士的姥爷除了身体衰老带来的不便,其他一切指标都很好。而刘女士的姥姥则患有胃食道反流,常年的辛苦劳作还带来了腰背部的疾病,老人曾经说过,背上就像是常年背着三块砖,直不起来。可是,面对这些问题,刘女士的姥姥从来都是顺其自然,很少向人抱怨,胃疼了就吃药,该怎么做就怎么做。老人的心理预期就是人老了自然会有各种不舒服,她觉得老伴儿太矫情,像个孩子,说老人应该“闯到”多少岁就到多少岁。刘女士说当时自己都没想到“闯”这个字会从一位90岁老人的嘴里说出来。对刘女士的姥姥来说,老年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生理状态,也是一种可以抛弃的想法。

消极面对,二十年不下楼

有些老人,因为拒绝接受“上了年纪”这个事实,旺盛的精力用错了地方,这固然会给家人“惹上麻烦”。但也有老人全盘接受,早早地丧失活力。

吴大爷早年担任军官,从部队退役后在政府工作多年,依然保留了干练的行事风格和军事化的身体姿态,在家里沙发上看电视都坐的笔直。几年前,吴大爷从政府部门退休。不变的是,吴大爷依然每隔一段时间就去染黑头发,每天早晨坚持跑步,看上去大四十岁的样子。用他自己的话,“这不是退休,是职业生涯的第二春开始了!”吴大爷没时间看孙子,他每个月出一万聘保姆,自己则忙于“新的事业”。借助一些老关系,联络开公司、承包项目,四处奔走。他讨厌谈到年龄,也不喜欢回忆。吴大爷的生意遭遇了诈骗,老朋友介绍来的是没有资质的合作方,数百万的投资打了水漂,这几年吴大爷的“职业生涯第二春”从开拓进取变成讨债要钱。

和吴大爷类似,上了年纪但依然保持异常积极的生活与事业态度的,是张大爷和妻子裴大妈。二老相濡以沫一辈子,现在进入古稀之年,又在新的生活目标上达成一致:直销。拿着某个据说是大品牌的直销权利,二老整天忙前忙后,每天都在约见亲朋好友、组织“学习班”、四处经验交流。虽然张大爷和妻子都有相当不错的退休工资,一年几个项目下来,支出却往往远大于进项,不但挣不到钱,还有不小的亏空。折腾这么多年,老两口的退休工资都折腾进去了,还经常要向孩子张口要钱。而且,“直销事业”让他们少了很多朋友,儿媳妇也满腹怨言,“我们不是想要老人的钱,或者让老人帮我们看孩子,我们就想着,老人能够服老,别天天和‘打了鸡血’似的,我们的同事都收到过二老卖东西的邀请,也丢面子啊。”

选错了方向容易让不服老的老人碰壁,可服老也不意味着消极面对。八十多岁的宋老先生自退休以来已经二十年没怎么下过楼了。宋老先生家住二楼,楼层不高,自己行动也没问题,可他就是习惯过“宅生活”,每天读读报纸,看看电视,就是一天。宋老先生不锻炼,也没有什么社交生活。每天,孩子们都轮流值班来做饭,隔三差五组织个全家聚会,这就是宋老先生生活的全部内容了。一年当中,也就过年和过生日大聚会的时候,宋老先生会下楼坐车去参加大家庭的宴会。自从退休,宋老先生就一年比一年话少,孩子们看着都很着急,可是无论做什么都改变不了宋老先生消极的心态。

科学的衰老观念是怎样的?

那到底应该如何面对衰老呢?今年的6月10日至16日是2019年“老年健康宣传周”,在此次活动中,国家卫生健康委老龄健康司的主要侧重点就是宣传老年健康服务政策与宣传老年健康相关知识,其中就对科学的衰老观念进行了解释:衰老是必然的生理过程,随着步入老年,身体器官、生理功能不断退化。这些退化可以通过预防和合理的治疗来得到维持和改善。老年人要正确认识衰老,强化保健意识,进行自我管理,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做到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老年人要积极认识衰老,优雅向老,智慧向老,积极向老。

专家也表示,衰老是一种自然规律,就像机器运转时间长了,会出现老化一样,人体的各个器官使用多年以后,也会出现老化。如果人老了还是要求和年轻时一样精力旺盛是不可能的,要遵循自然规律,放下执念。同时,面对一些常见的衰老症状,老年人要调整自己的心态,与这些衰老带来的轻微症状和平相处,不要过于紧张。如果血压、血糖、血脂等通过合理用药控制后可以维持在正常水平,那就是健康老人。家人也应给予老人更多的关怀,尤其是老人出现紧张或低落情绪时,要注意帮其排解。


《养老机构等级划分与评定》国家标准解读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老龄产业协会 年份:2019 文献类型 :新闻 关键词: 等级  机构  评定  服务  养老 
描述:一、背景情况截至2017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4090万人,占总人口的17.3%。注册登记养老机构2.88万个,机构床位383.5万张。我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养老服务需求快速增长,养老机构成为老年人社会化养老的重要方式。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直接关系到入住老年人的切身利益,直接关系到养老
全文:

   一、背景情况

   截至2017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4090万人,占总人口的17.3%。注册登记养老机构2.88万个,机构床位383.5万张。我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养老服务需求快速增长,养老机构成为老年人社会化养老的重要方式。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直接关系到入住老年人的切身利益,直接关系到养老机构的生存与发展,直接关系到社会对政府监管工作的满意度。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养老服务质量问题。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14次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要求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服务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2017年3月,民政部、原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等部门联合启动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同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将质量提升进一步上升到战略高度。本标准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推进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建立健全养老机构评价体系的重要措施,有利于持续提高全国养老机构规范化管理水平,有利于提升入住老年人的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

   二、目的和意义

   一是填补了养老机构等级划分与评定国家标准的空白。由于缺乏全国统一的养老机构标准,养老机构开展质量建设缺乏规范化引导,社会对养老机构的质量评价也缺乏依据。《养老机构等级划分与评定》填补了养老机构等级国家标准空白,健全了养老机构分级标准体系,通过客观、公正、透明的评价,引导养老机构提供优质服务。

   二是增强机构等级透明度,方便老年人选择满意的养老机构。目前,我国养老机构发展不平衡、服务水平参差不齐,广大老年人对养老机构了解不全面。选择养老机构时,老年人难以挑选到自己满意的养老机构。通过施行《养老机构等级划分与评定》国家标准,对机构进行客观的等级评定,公示等级评定结果,可以降低信息不对称的程度,方便有需求的老年人及其家庭做出选择,有利于更好地保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增强老年人幸福感和获得感。

   三、主要内容

   《养老机构等级划分与评定》标准共118条,除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外,共对养老机构等级划分与评定提出102条要求,主要内容包括等级划分与标志、申请等级评定应满足的基本要求与条件、等级评定、规范性附录(养老机构等级评定内容与分值表)。

   一是等级划分与标志。该部分解释了养老机构的等级评定与各评定内容之间的整体关系,同时对各等级标志的呈现与管理方式作了规定。

   二是申请等级评定应满足的基本要求与条件。该部分规定了养老机构申请等级评定所应满足的基本要求以及对应等级的基本条件。通过对养老机构的执业证明、工作人员的要求或资质、空间配置、以及运营管理与服务提出基本要求,为养老机构申请等级评定设立了基准线。同时,通过规定各等级养老机构应满足的入住率、服务提供、人员配比与资质以及硬件设施的要求,为养老机构等级评定申请划定了差异性门槛。

   三是等级评定。该部分对等级评定管理过程中的评定原则、评定方法、评定人员、评定做出了要求,以保证评定工作的科学、有效。评定方法中各部分分值的划分则体现了《养老机构等级划分与评定》的指导思想,即以服务为重,同时对养老机构环境、设施设备、运营管理等重要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此外,按照《养老机构等级划分与评定》第六章的规定,养老机构可根据自身情况自愿向评定机构提出参与评定的申请。

   四是规范性附录“养老机构等级评定内容与分值”。该部分作为评定方法的补充条款,阐释了养老机构等级评定的主要内容,包括环境、设施设备、运营管理、服务四个分项及其次分项。环境的评价内容从交通便捷度、周边服务设施、公共信息图形标志、无障碍设计、室内温度、室内光照质量、室内噪音水平共7个方面提出要求。设施设备的评价内容从居室、卫生间及洗浴空间、就餐空间、洗涤空间、接待空间、活动场所、储物间、医疗卫生用房、停车区域、电梯或升降移动装置及坡道、评估空间、康复空间、社工工作室/心理咨询空间共13个方面提出要求。运营管理的评价内容从行政办公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服务管理、财务管理、安全管理、后勤管理、评价与改进共7个方面提出要求。服务的评价内容从出入院服务、生活照料服务、膳食服务、清洁卫生服务、洗涤服务、医疗护理服务、文化娱乐服务、心理/精神支持服务、安宁服务、委托服务、康复服务、教育服务、居家上门服务共13个方面提出要求。同时,该部分也对各次分项的打分区间做出了说明。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