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尽快修订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
作者:暂无 来源:老龄研究中心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新闻
-
描述: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今天在山东召开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改座谈会,与会人员建议,尽快修订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对“老年人”的定义作出明确界定,将精神慰藉写入法律。老年法定位有争议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定位在理论界有不同的观点,这直接关系到法律的修改方向及具体条文内容的设定。“我认为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属于保障法
-
全文:权益保障法的呼声很高。
“精神慰藉属于社会伦理范畴,将社会伦理上升为法律规定,体现了立法的与时俱进。”济南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室副主任张瑞说,“我建议进一步明确相关内容,如:如何构成对老年人精神上的忽视
-
老龄化社会的后果及建构积极老龄化社会的途径
-
作者:暂无 来源:老龄研究中心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新闻
-
描述:在席卷全球的人口老龄化“银发浪潮”扑面而来之时,人口老龄化对人口自身发展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决不亚于人口膨胀,由此引发的种种议论与纷争可谓沸沸扬扬,莫衷一是。然而,究竟什么是老龄化?我们对所谓的“人口老龄化”现象本身及其后果又有多少认知?如何正确看待老龄化并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本文从探讨老龄化的
-
全文:,但老年人口比仍保持在较高水平。(李心海,2008)
(三)我国老龄化社会的特点
1、老龄人口规模大,增长速度快
自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到2004年的22年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平均
-
孙陆军副研究员参加“首届中国国际养老服务业博览会暨第七届中国国际康复护理展览会”
-
作者:暂无 来源:老龄研究中心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新闻
-
描述:我中心孙陆军副研究员于2012年5月16日至17日,出席了在上海举办的“首届中国国际养老服务业博览会暨第七届中国国际康复护理展览会”。该展会在上海世博展览馆举办,本次展会展出面积近17000平方米。本届展会以“感恩?关怀?服务?发展”为理念,围绕老年人和残疾人宜居环境、精神文化、信息化服务等主要内容
-
全文:
我中心孙陆军副研究员于2012年5月16日至17日,出席了在上海举办的“首届中国国际养老服务业博览会暨第七届中国国际康复护理展览会”。该展会在上海世博展览馆举办,本次展会展出面积近17000平方米
-
深度人口老龄化下的五大预警
-
作者:暂无 来源:老龄研究中心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新闻
-
描述:中国人口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老年赡养比约为8:1,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的比例将迅速降为5:1,2030年为3.5:1;2050年为2:1,老年赡养负担接近德国和日本,较英国和美国严重。 如果老年人口持续低收入和低消费,服务业的发展将因缺乏购买力而停滞,产业结构转型和人口结构变化将难
-
全文:数不清人头的局面,以错误的数据引:导错误的判断,在中国统计老年人口赡养比低于5:1以后再提高生育率,那么将加重年轻一代的双重赡养负担,甚至导致年轻人选择放弃生育,这将加剧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
-
[1图]首届全国敬老文化论坛在北京开幕
-
作者:暂无 来源:老龄研究中心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新闻
-
描述:2014年11月19日上午,由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办、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承办的“首届全国敬老文化论坛”在京隆重开幕。论坛的主题是“传承中华美德,创新敬老文化”。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顾秀莲和全国老龄办常务副主任邹铭出席并致辞,全国老龄办副主任、中国老年报社
-
全文: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的重要保障。
顾秀莲强调,我国敬老文化既是家庭伦理也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社会伦理。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
-
北京市政协调研养老机构医疗服务体系建设
-
作者:暂无 来源:老龄研究中心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新闻
-
描述:人民政协报讯 (记者 谢靓)北京市有369家养老机构,内设医务室的100多家,其中仅有18家具备定点医疗资质,而北京市政协社法委去年对本市养老问题开展的调查显示,96%以上的老年人患有各种疾病,“养”和“医”该如何衔接?近日,市政协社法委和民宗委成立调研组,对市内养老机构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情况展开了专
-
全文:和养老机构,试点推广护理院。调研组在北京丰台区一家养老院了解到,这家养老院与两家医院建立了双向转诊绿色通道,能为入住人员提供既迅速又专业的医疗护理,现在床位已供不应求,它也是北京市卫生局首批护理院试点单位
-
江西省将推行“医养融合”养老新模式
-
作者:暂无 来源:老龄研究中心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新闻
-
描述:原标题:江西省将推行“医养融合”养老新模式 10年前,我省就已迈入了老龄社会,如何满足数百万老龄人口的养老需求,成了急迫需要解决的问题。记者在12月6日举行的我省首届医养产业发展论坛上获悉,我省将推行“医养融合”养老新模式,也就是将医疗设施与养老服务平台相结合,解决“养老院里看不了病,医院里养不了
-
全文:等问题。由于“养、护、医”等功能分离,特别是医疗支撑不够,养老机构服务功能结构单一,老年人的康复护理需求得不到满足。
今年我省就提出了推进“医养融合”的新模式,也就是将老年人健康医疗服务放在更加
-
社保绿皮书:社区养老为养老首选 有巨大缺口急需改进
-
作者:暂无 来源:老龄研究中心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新闻
-
描述:摘要:2014年6月25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举办的社会保障绿皮书《中国社会保障发展报告(2014)》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绿皮书指出,面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我国政府提... 2014年6月25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
-
全文:培养。建立全科医生培养模式;建立社区全科医生薪酬激励制度。
四是构建社区护理院。整合社区护理服务资源;培养社区护理服务专业人才;建立护理服务信息化系统。
五是建设社区养老文化。满足老年人精神需求
-
全国老龄办副主任吴玉韶一行赴天津调研
-
作者:暂无 来源:老龄研究中心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新闻
-
描述:以及河西区的基层老龄工作。天津市的老龄工作不仅基础好而且推进有力,积极试点建设长期护理制度,基层老年协会等工作
-
全文:以及河西区的基层老龄工作。天津市的老龄工作不仅基础好而且推进有力,积极试点建设长期护理制度,基层老年协会等工作很有特色。调研期间还举行了三场专题座谈会,结合天津老龄工作的实际情况,吴主任谈了他对长期护理制度
-
北京西城29万老人享受全方位精神关怀服务
-
作者:暂无 来源:老龄研究中心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新闻
-
描述:老年人对精神关怀的需求日益迫切。记者从西城区民政局老龄办了解到,该区通过开通专业心理咨询热线,建立社区心理援助志愿者队伍,在15个街道推广个性化精神慰藉服务站点等措施,使全区29万老年人享受到全方位的精神关怀服务。 在西城,两条热线广为人知,它们是区老龄办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开通的两条心理咨询热线――
-
全文:精神慰藉。在西城,就有这样一支卫生专业注册志愿者队伍,专为这类人群送去关怀。这支由150位具有中高级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队伍,积极开展“生命关怀”试点工作,进入老人家中送去“临终关怀服务”,为老人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记者 巩峥 通讯员 王春琳)
【责任编辑】王晓庆 张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