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0月26日电(卫敏丽、周琴)近年来,民政部门把推行居家养老作为工作的重心,采取措施,大力推进,使居家养老从无到有、从点到面、从弱到强,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这是记者从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了解到的信息。
据介绍,我国居家养老工作取得的进展包括:一是根据老年人的经济条件和生活状况,实行由政府购买服务和个人购买服务相结合。对孤寡和困难老人以政府出资为主,提供无偿或低偿服务,对其他老人则以个人出资为主,提供低偿或有偿服务。
二是以社区服务设施和网络为依托,实行日托照料与上门服务相结合,普通服务和包户服务相结合。许多地方尝试服务人员与老年人的结对帮扶,以“一带一”“一帮一”等形式开展包户服务。同时,通过家政和清洁等中介组织和实体公司,由专业人员为老年人提供家政、洗洁、护理等服务。
三是从解决居家老人最迫切的实际困难入手,逐步拓展服务领域。许多地区立足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财力保障水平,将居家养老的服务内容从基本的生活照料延伸到医疗康复、精神慰藉、法律服务、紧急援助等方面,有效满足了老年人的多元化需求。
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居家养老在我国老年福利服务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是我国应当长期坚持的养老模式。
目前,一个以保障散居“三无”老人、经济困难老人、高龄老人、生活半自理和完全不能自理老人为重点,借助专业化养老服务组织和中介组织,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等服务在内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已经基本建立。
新华网福州10月26日专电(记者来建强)福州市老龄化速度不断加快,老龄工作和老龄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并逐步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乐六个“老有”的目标。
目前,居家养老服务已在福州市五城区全面开展,现有各类养老服务机构39家。今年年底前,福州市将新建成55个居家养老服务站(点)和8所农村敬老院,城乡养老服务将进一步得到改善。
从2006年至今,福州市政府每年安排财政专款160万元,为全市7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承保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今年,福州市又推出70岁以上老年人凭优待证可免费乘坐公交车,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赞誉。
福州全市现有县(市)区级以上老年大学15所,县(市)区级以下各类老年学校786所,在校学员超过6.4万人。全市有“激情广场大家唱”队伍30多支,老年体育辅导站1560个。
市区中老年人健康查体和健康教育活动于27日在潍坊市卫校举行启动仪式。26日,记者从山东省潍坊市老龄办了解到,该项活动截至2010年6月30日结束,半年多的时间内,将力争让市区20多万老年人享受到多项免费健康查体服务,同时进行健康知识讲座。
为普及老年人的健康知识,提高潍坊中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山东省潍坊市老龄办联合山东省卫生保健协会老年健康促进会、潍坊市牙病防治中心,将在市区开展为老年人免费健康查体及健康讲座活动。该项活动将截至明年6月底结束。山东省潍坊市老龄委事业科工作人员介绍,老年人将能享受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心电图、心脑血管、血压、口腔卫生方面的多项免费检查服务,并且检查肝功、肾功等也能享受优惠。活动启动后,各区将分批组织老年人进行健康查体,或以社区或以工作组织为单位按自愿原则组织查体。
记者了解到,目前市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20余万,他们将首先从这次活动中受益。老年人除了能免费获得健康查体,同时还能参加健康教育讲座活动。这次健康讲座,旨在普及老年人健康知识,让老年人树立正确就医、养生的观念。(记者 韩杰杰)
记者从民政部和全国老龄办等部门获悉,从今年开始我国老龄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老年人口将年均增加800万至900万人;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预计到2050年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老年人口将达4.37亿,约占总人口30%。
“我国正在跑步进入老龄化社会,老龄化速度和程度超乎我们的想象。”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司长王振耀不无担忧地说。
尽管近年来我国养老服务事业有所发展,但与老龄化进程加速、社会养老需求不断增长的形势不相适应。养老资源紧缺,服务水平低下,体制机制滞后已成为制约我国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的三道“门槛”。
资源供求失衡
记者在武汉采访时了解到,近年来,武汉市政府投资兴办了13家社会福利机构,每家都存在排队等床位的情况。去年年底,武汉市江汉区社会福利院新建一栋377张床位的老年公寓,竟引来3000多位老人报名。
来自民政部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老年人口为1.69亿,养老床位约250万张,每千名老人占有养老床位不到15张,不仅与发达国家平均每千名老人占有养老床位数约70张的水平差距很大,也低于有些发展中国家如罗马尼亚、巴西每千名老人占有养老床位20至30张的水平。
此外,养老服务机构城乡发展不协调,公办民办结构失衡。全国养老床位城镇只有50多万张,每千名城镇老人占有养老床位约10张,供求矛盾尤为突出。从性质结构上讲,我国养老机构仍以公办为主,民办养老机构发展滞缓。仅以江西为例,全省民办养老机构床位仅占5%,且机构规模偏小,入住老人多在50人以下。
服务水平不高
目前我国养老服务大多停留在基本的生活照料上,服务水平不高,服务方式单一。
记者采访发现,目前大多数民办养老院还处于投资阶段,有的靠对租用的民房仓库或闲置房屋进行改建,存在环境差、设施陈旧简陋的问题。建筑设计不符合老年人生活习惯,且往往因缺乏资金无力改建或因受场地限制难于扩建。
另外,民办养老院的服务相对落后,整体管理水平较低,工作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由于护理人员缺乏,一个护理员往往服务七八个甚至十几个老人,使老人无法得到精心照料。
我国社区服务和社区照顾的发展状况也很不乐观。调查显示,能够提供上门包护服务所覆盖的老年人比例,城市为55.1%,农村仅为8.2%。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少,专业人才更为匮乏。
服务管理机制滞后
不少民办养老机构反映,作为民办福利机构,虽然国家政策表示要给予支持,但目前基层政府和部门管得多,服务得少。
浙江一位民办养老机构的负责人表示,她创办的养老公寓是当地养老服务社会化的试点,但还是障碍不少。有些部门认为社会福利事业是政府的事,怀疑企业参与的动机,处处设防。
一些民营养老机构还反映,国家对福利机构用地、用水用电的优惠在多数地方成了一纸空文。
有关专家指出,当前养老服务业发展要扫清体制、机制障碍,按照政府与市场相互支撑互相促进的思路,政府负责提供基本的养老经济保障,通过市场提供多样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既保证公益性与福利化,又促进养老市场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