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行业资讯>动态新闻>  王深远:牢记使命担当 争取更大作为

王深远:牢记使命担当 争取更大作为

日期:2019.08.27 来源:老龄研究中心点击数:18
3 0

 牢记使命担当  争取更大作为

              

值此中国共产党成立98周年之际,按照中心党委的统一部署,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举办“七一”专题党课,主要内容是回顾党的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共同庆祝党的光辉节日,通过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更好地发挥中心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激励中心广大干部职工在新时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担当,争取更大作为。下面,联系中心工作实际,我讲四点学习认识和体会,与大家交流,同大家共勉。

一、守住初心,全面落实中央新要求

党的十九大全面回顾和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的历史性变革和历史性成就,向全党发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伟大号召。5月31日,中共中央在京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谆谆告诫全党,“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这就告诉我们,大到一个政党,小至一个党组织和普通党员,都要经常回望,回望走过的过去,回望来时的选择,不忘本心、不忘初心。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也是我们党在全国执政第70个年头,在这个时刻,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正当其时。按照中央要求,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要牢牢把握“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努力实现“理论学习有收获、思想政治受洗礼、干事创业敢担当、为民服务解难题、清正廉洁作表率”的具体目标,确保这次主题教育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

守初心,就是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守初心,牢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时刻不忘我们党来自人民、根植人民,永远不能脱离群众、轻视群众、漠视群众疾苦。

担使命,就是要牢记我们党肩负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勇于担当负责,积极主动作为,保持斗争精神,敢于直面风险挑战,以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无私无畏的勇气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

找差距,就是要对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对照党章党规,对照人民群众新期待,对照先进典型、身边榜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有的放矢进行整改。

抓落实,就是要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和党的建设各项工作的实际行动,把初心使命变成党员干部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精气神和埋头苦干、真抓实干的自觉行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紧紧把握好这一总要求搞好主题教育,对于中心来讲,有其特殊重要的意义。今年是中心成立30周年。30年筚路蓝缕,30年弹指一挥间。在这样的时间节点上,中心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目的是什么,方法路径是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如何在30年积淀的基础上,按照新的形势任务要求,重整行装再出发,不负时代,不负期望,实现中心的发展和我们每个人的发展,这是摆在我们每位老龄科研人面前需要深入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作为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国和老年人口大国,早在1989年,当时我国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仅为5.6%,在我国尚未进入老龄社会之时,党和国家就从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批准成立了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足见中央的远见卓识和对老龄事业的重视,也足见党和国家对我们中心寄予的厚望。

对中心来讲,守初心,不仅要守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初心,还要守老龄科研人“为党和国家分忧”、“为亿万老年人谋幸福”这样的初心;担使命,不仅要“肩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更要担负繁荣老龄科学研究,力克重大老龄问题,为国家积极应对老龄社会贡献力量的使命。而找差距、抓落实,则要求在行动落实上做到自我加压,勇于付出,“举旗、搭台、聚力、出成果”,在应对新时代老龄社会问题中争取更大作为。

因此,搞好这次主题教育,每一个人都不是局外人,都不能浅尝辄止,学习学习文件,发发言,就完成了。更不能以忙于业务为借口,搞例外,搞特殊。中层以上人员首先是党员领导干部,其次才是业务人员。普通工作人员也不能特殊,首先是国家公职人员。我在动员会上重点强调,必须突出一个“实”字,必须带着问题深入思考。不解决好思想认识问题,不从讲党性、讲政治的高度,没有国字头单位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就不可能废寝忘食,忘我工作,就不可能像毕生心血筑“天眼”的南仁东、用青蒿素挽救数百万疟疾患者生命的屠呦呦那样,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一往无前,勇攀高峰,干出让党和国家满意、让人民满意、让我们自己满意和欣慰的事业来。

南仁东、屠呦呦,除了工作忘我、无愧时代,更重要的是对科学精神的深刻理解,是对使命责任的勇于承担,是自我加压、自我启迪。作为中心和每一位老龄科研人,我认为我们和以上科学家一样的地方就是我们赶上了好时代,国家高度重视老龄问题,为我们潜心学习钻研提供了方向目标、提供了条件平台。因此,通过主题教育,我们必须从内心焕发出对老龄科学、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度热切关注,并全身心投入。必须全面理解:总书记关于“加强老龄科学研究”的重要指示是对老龄科学领域做出的最高指示,是立足新时代向我们全体老龄科研工作者发出的总动员令和冲锋号。中心作为国家唯一政府举办的老龄科研机构,必须把加强老龄科学研究当作第一位的政治任务,把献身老龄科学研究当作崇高的政治荣耀,把投身党和国家重大老龄问题研究当作最高政治使命和责任。

中心能否发展,能否勇立潮头,能否在新时代有新所作为,能否不辜负党和国家以及中心全体员工的殷切希望和热切期盼,关键在班子,关键在中层干部,关键在科研骨干。因此,中心这次搞主题教育,标准要求更高、步骤更紧、落实更严,要站在党和国家发展老龄事业的高度,强化使命担当,强调思想和行动自觉,不折不扣、保质保量的开展好这次主题教育。没有理由,没有借口,全体人员必须严格按要求参与学习、进行反思、查摆问题、不断提高,彻底实现深入内心、触动灵魂、并转化成奋发向上的科学力量。按照这一要求,就是全员、全程、全内容、全方位、全面的教育,从根本上解决思想认识和态度问题,从根本上革除一切不利于推动科研事业发展、不利于中心全面建设、不利于维护中心和每个人利益的人和事。

二、坚定信念,勇担老龄科学研究新使命

理想因其远大而为理想,信念因其执着而为信念。在理想的召唤下,在信念的支撑下,中心走过了30年极其不平凡的发展历程。30年来,中心几代领导班子和同志们以坚定的理想信念,怀着对老龄科学研究事业的挚爱,艰苦创业,薪火相传,开创了中心今天的局面。一是奠定了中心在国内的影响,中心举办了一系列重要会议,党和国家领导人宋平、陈丕显、顾秀莲等应邀出席。从成立之初,每年都着眼当时老龄形势选择几个重点研究领域,并提交由分量的成果,国内影响力日益增强;二是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主持完成了国家科技部、民政部、全国老龄办等一批重大科研项目,形成了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策略、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等一批重要成果。这些成果具有独创性和不可替代性,为中央决策、政策制定和开展科学研究都奠定了基础作用。三是广泛开展国际交流合作,积极开展同联合国人口基金、美国、日本等国家和国际组织的交流合作,国际影响日益增强。正是这些成绩和成就的取得,为我们继续前进奠定了重要基础。

回顾中心的发展历程和我们来时的路,总结起来就是,中心所取得的一切,是几代中心人坚信理想信念的结果,坚信老龄科学研究一定大有作为、一定大有可为的结果,是中心全体干部职工勇挑重任,积极投身的结果,是大家不计个人得失,肯于奉献付出的结果。中心是大家的中心,是全体中心人的中心,中心的今天来之不易,我们应该倍加珍惜。

总结成绩、回顾来时的路,是为了以更加饱满的精神,更加昂扬的状态再出发。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要求我们高高举起中国老龄科学研究的大旗,勇敢承担和勇于履行老龄科学研究新的使命,实现新的光荣。

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异常严峻,研究预测、分析解决、积极应对人口老龄社会的各种风险挑战,已经成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关心和关注的大事,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成为牵动千家万户和亿万老年人敏感神经的重要事。

从实际情况看,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快、程度深,老龄人口总量庞大,老龄人口分布的城乡差别、地域差别、阶层差别大,人口老龄化与快速进行的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叠加,给国家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带来一系列挑战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新时代,在“新两步走”的战略安排下,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必须重新审视人口老龄化问题。

一是新时代要求重新审视人口老龄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既是一个重大的政治宣示,也是一个准确的科学判断。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在新时代里,我国人口老龄化将经历从急速增长期到稳定发展期,积极应对老龄社会问题,不单单是养老、老年服务、老年健康等具体问题,不仅是重大的社会问题,而且是系统的社会工程。应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和国家战略等高度来着眼思考人口老龄化问题,从“为百姓谋福利,为国家定战略,为社会促发展”的影响角度,来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使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意识更具开创性和自觉性,更加坚定我们有能力、有智慧实现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和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双重目标。

二是“新两步走”战略要求深刻揭示人口老龄化。按照党的十九大的部署,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将实施“新两步走”战略。2035 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我国老年人口约为4.18 亿,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28.7%,老年人抚养比约为0.28;2050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时,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4.83 亿,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约为34.10%,老年人抚养比约为0.46。着眼“新两步走”战略,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建设任务将更加艰巨和繁重,我们也将迎来人口老龄化的急速发展和增长期,人口老龄化给社会和谐、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带来的影响也将会更深刻、更全面和更持久。我们要根据这一新的历史性重大战略部署,分析未来这两个时期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进程以及老龄社会的不同阶段特征,对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规律给出深刻清晰的科学阐释,对未来老龄工作的重点任务和老龄事业发展的战略重点重新做出战略性安排,确保老龄社会条件下满足全体老年人的新期待。

三是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要求科学应对人口老龄化。党十九大报告指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与过去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相比,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具有两大特征——更加广泛和更高要求。我国人口老龄化超前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其规模体量巨大,发展速度迅猛,地区差异显著,对未来我国发展的影响全面、深刻而持久。人口老龄化是否会演变成为巨大的经济社会风险,老龄社会的到来是否会引发社会活力乃至社会发展动力不足,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有科学应对的态度和方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提出,要求我们必须对有效应对老龄社会做出新思考。如何满足亿万老年人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如何同步推进不同区域老年人的物质精神生活保障,如何有效应对老龄化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都需要老龄科学做出全面阐释和科学回答。

观察当代中国老龄问题,需要有一个宽广的视角,需要放到世界和我国发展大势中去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我们不能辜负了这个时代。”中心作为全国唯一专门从事老龄科学研究的国字头研究机构,必须勇担使命,主动服务和服从党和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需要,主动回应和解答时代给我们提出的问题。在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尚未充分暴露、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尚未充分显现、人口老龄化的深层原因尚未完全揭示、人口老龄化规律尚未充分认识、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理念观念尚未完善、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顶层设计尚未完成、各部门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合力尚未形成、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复杂性、艰巨性空前巨大的情况下,我们应该从怎样的视角、按照怎样的逻辑、架设怎样的平台,凝聚各方智慧和力量,引领老龄科学研究的方向,在奋力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做出属于我们的贡献,是我们必须要面对、必须要回答和解决好的问题。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更是我们的使命。

三、夯实基础,谋求老龄科学研究新突破

老龄科学研究涉及学科多,内容广泛,需要整合全国老龄系统、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社会组织等各方力量,加强科学研究平台和数据调查采集平台建设,聚心聚识,聚智聚力,共同推动老龄科学研究创新发展。

经过多年建设和发展,中心已经形成了一些代表性强、联系面广、包容性大的科研平台和科研载体,在社会上和行业中具有了一定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对中心广泛开展老龄科学研究起到了很好的基础和支撑作用。概括起来,中心已经形成五大平台。

一是学术成果展示平台。作为学术成果展示的重要平台,中心定期出版发布“老龄蓝皮书”。经过《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和《中国老年宜居环境发展报告》,2018年5月,中心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中国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报告》,为党和国家以及社会各界了解新时期中国老年人生活面貌提供了最直观有效的数据。二是大型老年人状况调查平台。中心成立以来,组织实施和参与了一系列大型老年人状况调查。特别是2000年以来,每五年开展一次的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已经上升为一项重大国情调查,为党中央、国务院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提供科学依据,是精准、全面开展政府决策和科学研究的基础。三是杂志平台。创刊于2013年的《老龄科学研究》杂志,是我国第一份老龄科学研究领域的国家级学术性期刊,杂志融学术性、政策性、应用性为一体,在一些重大选题策划、聚集优秀专家、参与国内国际交流等方面取得突破,已经成为宣传、交流、传播、探讨老龄科学研究的重要平台。四是信息服务实验平台。信息服务和实验平台虽然多是阶段性成果,还没有集成形成体系、但都有基础和基本发展设想,需要进一步完善提高。如“老年人体工效学实验室”、“老年宜居实验室”“老龄即时调查在线系统”“数据云平台系统”“老年人口综合管理辅助决策平台”等,这些平台和系统建成后可为老年人体数据采集、老龄产品研发设计、老龄科研工作开展提供客观有效的技术支撑,从而实现老龄科学研究由社会科学领域向自然科学领域的有效拓展。五是会议平台。中心积极组织和参加“金砖国家老龄会议——老龄数据论坛”“海峡两岸老龄福祉研讨会”“老龄科技与智慧养老”等重要学术会议和交流活动,致力于打造老龄科学研究领域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力的学术交流平台。

今年,中心已经做了安排,要在去年成功举办“新时代中国老龄科学学科建设研讨会”的基础上,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形成更加全面开放、更加丰富稳固的老龄科学学术交流平台,推动中心实现跨越式发展。

四、凝心聚力,踏实支点奋力跨越新台阶

今年对于中心而言,是极其重要的一年,是窗口之年,也是中心能否抓住机遇,迎接挑战,重整旗鼓的关键一年。概括起来,要抓好四件事。

第一,国字头站位,把全国性的平台搭起来。

中心走过了30年的历程,但没有形成基本和全国性的发展平台,既无法凝聚更多力量形成对国家重大老龄问题研究的合力,也制约了中心自身的发展。历史的责任落在了当下我们中心的肩上。换个角度讲,这也是机遇,我们必须抓住,就是要建立开放的、全国性的学术交流平台。这个责任历史地落在我们这届班子和在座的中心所有人员的肩上。否则就是老龄科学事业、对中心、对中心每个人不负责,也就是历史的罪人。按照我们近几年对中心发展思路、定位的不断探索、深化和思考,今年将举办“2019中国老龄科学年会”,主要目的是,通过筹备和组织召开年会,全面回顾和梳理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事业的发展历史,高举中国老龄科学研究的鲜明旗帜,携手共商新时代中国老龄科学研究的方向目标、使命任务和方法路径,为科学、及时、综合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依据。形成每年一度的“中国老龄科学年会”平台和每年一部的“中国老龄科学发展报告集”学术成果平台。

同时,策划组织成立中国老龄科学研究顾问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组建中国老龄科学研究智库,组织编写和评审中国老龄科学年度研究成果集,形成每年出版一部的“中国老龄科学发展报告集”。全书计划由三部分构成,总论部分即为年度老龄科学研究发展报告和老龄社会国情研究报告,当年部分从理论前沿、学科建设和实践创新方面加以总结,下一年部分则是公布重点研究领域和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经过2—3年的精心打造,使“中国老龄科学发展报告集”成为中国老龄科学研究领域创新性强、引领作用突出、开放包容的第一研究成果平台。

此外,年会上还要讨论老龄科学学科群建设框架,发布《老龄社会国情研究报告》《中国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监测)数据分析报告》和《中国老龄科学研究大数据智库平台手册》,把年会办成中国老龄科学研究每年一度的盛会。

这些思考还不够完善,希望通过筹备领导小组的各职能组再进一步细化,形成方案。总之,就是通过年会一系列举措,把老龄科学研究领域最优秀的专家学者和新生力量集聚起来,深度整合各方力量,建立协作型、创新型、专业化的老龄科学研究交流平台,使中心进一步发挥作为中国老龄科学研究“国家队”的示范引领作用。

第二,牢记学术引领使命,把学科群建起来。

关于为什么要着力构建老龄科学新兴学科群的问题,我认为,建军同志在去年研讨会上讲的一段话,把这个问题阐述得很清楚。

从人类社会发展大势看,我们已经迈入老龄社会,“这是当今影响全球的重大世情,也是中国今后发展面临的重大国情”。由此产生的老龄社会的问题,不再是单独的人口年龄结构问题,也不仅是老年人问题,更不是单纯的老年人健康、老年人养老、老年人教育等具体问题,而是一个系统性问题,是一个问题群,“涉及人口、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和国际竞争等诸多领域,也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等众多学科”。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在老年学的基础上,把握好老龄科学的学科定位,探索建构新的老龄科学学科体系,重点是“研究老龄社会的一般规律和中国老龄社会的特殊规律,努力构建中国特色的老龄科学学科体系,着力找到系统性解决老龄社会相关问题的中国方案”。

在我看来,在新时代背景下,老龄工作和老龄科学研究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加强理论研究和建构,构建中国老龄科学新兴学科群。理由和路径包括以下几点:

一是我国作为全球第一老年人口大国,在应对人口老龄化过程中,有许多原创性的、具有典型中国特色的实践和做法,必须加以认真总结提炼,形成中国特色老龄理论,而建构这一理论必须依靠在学科建设上取得突破性进展。这也是我们这次安排三个专题学习的根本目的所在。

二是顺应老龄问题宏观学科目标已经突破传统老年学视野,老龄问题内容已经超越传统老年学学科范围的现实,立足新时代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新发展、新变化,使用“老龄学”或“老龄科学”取代“老年学”,作为研究老龄社会相关学科群的总名称。并努力呼吁解决老龄无“学”的问题,使之成为继哲学、经济学、法学等学科之后的独立学科。

三是大力加强如老年社会工作、老龄社会学、老龄人口学、老龄心理学、老龄保健学、老年医学等分支学科、交叉学科等老龄基础理论建设,不断拓展老龄科学研究的新领域。

第三,补齐短板,把主要精力集中到重点问题上来。

当前,新一轮科学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科学探索加速演进,学科交叉融合更加紧密,关于老龄化社会的一些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孕育着新的突破。对于中心而言,能否赶上这一浪潮,借助大势的力量成就中心的事业,成就我们每一个人,实现新时代老龄科学研究新担当、新作为,主要看我们是否具备高水平的科学研究能力。

经过多年发展,中心的科学研究工作取得长足进步,整体水平显著提高,国内影响力日益提升,支撑引领老龄事业发展的作用不断增强。但与一流的科学研究单位相比,与科学应对老龄社会的要求相比,我们的科学研究工作短板依然突出,研究能力仍是最薄弱的环节,重大原创性成果缺乏,基础研究投入不足、结构不合理,学科和专业领域建设薄弱,领率人才和团队匮乏,评价激励制度亟待完善,中心团结一致、众志一心开展老龄科学研究的氛围还没有形成。这些是我们当前最大的短板,也是我们必须要下决心解决好的问题。

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聚焦重点领域和重点问题,既要不断加强对老龄科学基础理论的深入探索,也要紧密结合党和国家需要以及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加强战略领域前瞻部署,广泛开展应对和应用研究。

第四,激发内部动力,把全员积极性调动起来。

马克思曾经说:“在科学的道路上没有平坦的大路可走,只有在崎岖小路的攀登上不畏劳苦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做研究,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劳动。要实现科学研究创新,人是第一因素。尊重科学研究人员的主体性,为其创造良好工作环境,激发大家潜心科学研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科学研究获得发展的根本保证。

中心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源头活水,经费保障是重中之重。要拓宽渠道,建立多元化的老龄科学研究投入体系,根本改善保障科学研究顺利开展的物质条件。要牢牢抓住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家大幅度增加老龄工作投入的机遇,积极争取将老龄科学研究纳入国家和地方各级财政支持范围。争取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各级财政支持开展老龄科学培育性、基础性科学研究工作,积极利用国际项目资金支持老龄科学研究工作发展,形成长期持续的稳定的经费投入。争取合作研究课题和横向委托研究课题经费,将老龄科学研究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收益用于科学研究,形成老龄科学研究带动成果转化、成果转化反哺老龄科学研究的良性发展格局。 

总之,面对新时代老龄社会的新形势、新要求,中心必须把“争取更大作为”,作为中心存在价值的判断、作为全面履行使命的体现、作为衡量整改效果的第一尺度。通过扎实搞好主题教育,激发全体人员的积极性,推动中心实现跨越式发展。


3 0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