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支招:提高收益水平 做大社保基金这块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09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67亿,占总人口的12.5%。从2010年开始,中国老龄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将以年均800~900万递增。未富先老使养老保险金支付压力剧增。目前全国各类社保基金积累额达2.5万亿元,而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等五项保险基金的年平均收益率不足2%,基金安全与贬值风险加大。
张蕴岭(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构建社会保险体系的一个严重制约就是社保基金筹集。目前我国的现状是,社保基金规模小、覆盖面窄、入保率低,尤其当前社保基金“空转”是个不容忽视的大问题。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速,按现在这种积累的办法和速度,将无法支撑老龄化社会需求。因此,必须从现在开始就采取“超常规”动作,加快社保基金筹资,增加社保基金积累。如果不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加快积累,等经济一旦放慢了,困难就更大了。
靠什么“提速?我认为,解决充实社保基金的资金来源问题有三个途径值得考虑:一是从土地出售收入中拿出40%;二是国有企业的赢利;三是从当年财税收入中拿出来40%作为社保基金的专门划款。这样经过几年的努力,社保基金的规模一定会有很大的增长。
赵园(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与国家经济发展速度相比,社保基金积累很缓慢,为什么?我认为,支付能力不是问题,愿不愿意支付才是关键。比如,农村社保问题一直是难点,而现在我们看到的依然是覆盖范围小、推进速度慢。据了解,西藏、海南、青海、江苏等省市已积极筹措资金,率先实现了“新农保”全覆盖;有的省市在现行“基础养老金”之外,还逐步提升发放金额。这说明,提前实现“基础养老金”的全面发放,是完全可行的。此外,我觉得,无论扩大覆盖范围,还是加快推进速度,都应当有一个明确的时间表,而不要将城乡一体化推向不可预期的未来。
李立新(全国政协委员、利时集团董事长):我认为在强调社保基金安全至上的原则下,有必要研究如何合理地拓宽基金投资渠道,提高基金投资收益水平。现阶段,可在以下三方面进行探索和尝试:一是尽快恢复发行适合社保基金购买的政府特种国债,实行定向发行,不在市场上流通,其票面利率应高于同期限银行定期存款利率;二是对部分具备条件的社保基金统一由省级政府出面委托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进行投资运作;三是建立与CPI指数挂钩联动的社保基金银行存款优惠利率浮动机制,在物价上涨较快的时期,及时根据CPI指数变动对社保基金银行存款优惠利率予以调整,以规避存款贬值风险。(吕东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