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积极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2018年已过去大半。半年来,江苏积极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在居家养老、智慧养老、医养融合等多个方面关注老年民生,增进老人福祉。
如何养老,选项越来越多
进入盛夏,很多老人怕热不想烧饭,家门口的助餐点成了首要选择。南京浦口区青山社区属于偏远的涉农社区,交通不便,社区600多名空巢老人的吃饭成了难题。一家3A级居家养老服务组织进驻后,每天提供350人次的老人就餐,政府和社区实行双重补贴。
像这样的社区助餐点,今年1-5月份,江苏就新建了998家。此外,还新增了57家街道日间照料中心。
截至5月底,全省建成城市、农村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20754家,城市地区实现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全覆盖。110.99万老年人享受到各类居家上门养老服务。
近日,居家上门服务老年人数、护理型机构床位占养老机构总床位数这两项指标被列入江苏省委省政府高质量发展监测评价指标体系。
普惠式的养老服务遍地开花,高龄、失独、空巢、失智等重点人群的养老难题也得到进一步解决。截至5月底,江苏省共有特困供养人员203628人,其中城市特困人员7088人,农村“五保”人员196540人。供养标准根据各地人均收入的一定比例进行确定,供养标准为集中供养每年13170元,分散供养每年11536元。
重点老人关爱服务全覆盖
为特困老年人购买养老服务面持续扩大。上半年,全省预计发放各类养老服务、护理补贴2.27亿元,惠及对象57万人。城乡特困老人关爱照料和重点空巢独居老人关爱服务体系全面建立,服务对象与乡镇(街道)、社区、近邻签署四方协议,明确责任要求。目前,全省符合条件的重点老年人关爱服务实现全覆盖。
截至目前,江苏省已有6个设区市开展国家级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惠及老年人口963.2万人,获得中央财政资助超过1.47亿元。省级第一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创新试点启动,为对标国家试点任务,创新富有江苏特色的居家社区养老新举措、新思路,省级投入专项资金5500万元,支持11个县(市、区)开展创新试点。
智慧养老的步伐也越走越快。全省已建成虚拟养老院84家,在建12家,预计到年底前实现全覆盖。
医养融合成养老刚需
医养融合是高龄失能老人的养老刚需。截至5月底,全省共建成护理型养老机构床位20.8万张,占养老机构床位总数的47.1%。共建成护理院144家,数量位居全国之首。全省1728家养老机构与周边的医疗卫生机构签订合作协议,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90%的乡镇卫生院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包括老年人在内的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率达到44.8%,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到68.25%。
为减轻失能老人家庭的长期护理负担,徐州、苏州、南通三市已经启动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南京、扬州两市完成前期调研准备,力争在年底前出台相应政策。
为全省1700多万老人提供多样化、高质量的养老服务,仅靠政府远远不够。江苏省出台政策,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激发社会力量活力,截至目前,全省建成社会力量举办或经营的养老床位数39.87万张,占养老床位总数的62.3%。今年,江苏省还对符合条件的连锁化养老机构和居家养老服务组织进行以奖代补,激发社会资本投身养老事业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