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经纬网5月20日讯:据台湾媒体报道,台“内政部”推动“以房养老”项目,社会司副司长陈素春表示,将自明年起,对有房产、无继承问题的65岁以上独居老人,以个案试办,预估100个名额。
据报道,“内政部”及“行政院金融监督管理委员会”研拟“以房养老”逆向抵押贷款制度项目,陈素春表示,项目在今年3月获公益彩券回馈金新台币3300万元支持,预估明年起试办。
陈素春指出,“以房养老”项目目的让房子可以活用,台湾地区房产自有率高,部分年长者空有房产却无现金,却因不动产价值超过300万元限制,无法取得低收入户资格,因此设计逆向抵押制度。
陈素春表示,逆向抵押制度由台当局出资,让申请的年长者可留居所抵押的房子,并设定抵押年限,由当局折现给申请者。
“以房养老”方案已初步拟定原则,陈素春说,明年起将针对有房产、无继承问题的65岁以上独居老人,以个案试办,由地方政府执行,预估100个名额,由于台湾地区对房产观念较传统,目前了解以都会区的接受程度较高。
中工网北京5月23日电(记者 宋晓俐) 新的《社会保险法》对养老保险转移接续问题作出明确规定,因此倍受追捧。全总保障工作部副部长李志培在中工网就养老保险的问题进行了权威的解读:“养老保险转移接续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就会挫伤职工特别是广大农民工参保的积极性。”
李志培部长告诉中工网记者,在《社会保险法》出台之前,由于养老关系包括医疗关系不能够顺利的转移和接续,使一些劳动者特别是农民工参保积极性不高,还出现了大量农民工在离开就业地时退保的现象。据统计,2009年深圳市一共有580多万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但2009年退保的人次就有100多万。
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的问题,直接关系到社保制度的有效实施。《社会保险法》规定了社保制度覆盖全民,我们制度设计是这样,实际上是不是能够真正覆盖全体人民,特别是流动性大的农民工,他们能不能被这个制度所覆盖?这里面就关系到是否能解决社保关系顺畅转移接续的问题,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很多农民工还是不愿意参保的,这就会使他们的社会保险权益受到损害。
据记者了解,2009年国务院专门出台了《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转移接续的暂行办法》,这次《社会保险法》把它上升到法律层面做了规定,明确规个人跨统筹地区就业的,养老、医疗、失业保险关系随本人转移,缴费年限累计计算,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基本养老金分段计算、统一支付,并明确规定要建立异地就医医疗费用结算制度。这一规定不仅保证了覆盖全民的社保制度能够得以顺利实施,而且更加人性化。
此外,李部长还向网友们首次解读了关于养老保险“积累制”的问题。他表示,目前世界上有的国家的养老保险是“现收先付制”,多数实行的是“积累制”。我们国家规定:只有交满15年的养老保险费用,到法定退休年龄才能享受养老金待遇。但是,问题在于在《社会保险法》出台之前,对于缴费不满15年就到了法定退休年龄的人怎么办?原来的规定是这部分人只能够享受养老金个人帐户结余的部分,而统筹养老金部分是不能享受的,而且个人帐户结余的部分是一次性领取。这样,实际上使职工特别是老职工的养老保险权益受到了很大的损害。
“对此,工会始终是坚持提出并多次向有关部门建议,在制度设计上应该留有一个接口,对于那些到了法定退休年龄而缴费不满15年的人,应该允许他们缴满15年享受待遇。”李部长告诉记者,工会的坚持终于有了一个可喜的结果,这次《社会保险法》中明确规定,对于未到法定退休年龄而缴费不满15年的,可以延长缴费至满15年;延长缴费5年后仍不足15年的,可一次性补缴至满15年。这是一个突破,这样的规定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保障了广大劳动者特别是老职工的养老保险的权益。
汇丰未来退休生活全球调查发现,多数(87%)香港受访者表示退休准备极为重要,72%表示已有退休准备,远高出全球平均值的56%;然而,只有不足半数(46%)的受访者已进行财务规划,此比率为亚洲所有调查国家和地区中最低,且略低于全球平均调研值(50%)。
香港作为亚洲经济发达的地区,其繁荣的经济、政府和企业较为完善的养老和医疗福利及民众的富裕程度使其退休准备较为优越;然而,比较亚洲的新兴市场,香港民众在财务规划方面的积极程度较低。
养老储备多元化
联合国的数据显示,在过去的30年里,香港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例翻了一番,从1980年的6.5%增长到2010年的12.9%。联合国预测,到2050年65岁及以上的香港老年人口将占总人口的32.6%。与此同时,香港的生育率却在显著下降,14岁以下儿童的人口比例在过去的30年里减少了超过50%。
这意味着,未来将会有更少的在职人士负担更多的年长者的退休生活和医疗开支,这无疑将对政府现行的各项福利体系造成压力。
因此,香港民众日渐意识到不能仅仅依赖政府提供养老收入。调查发现,只有一成(11%)的香港受访者表示期待政府提供未来主要的养老收入,此比例远低于其他发达市场:美国(26%)、法国(22%)、加拿大(22%)和英国(21%)。同时,香港受访者持有商业养老计划(13%)和定额缴纳养老金计划(10%)的比例均高出全球平均值。这些数据显示,香港人已采用多元化的养老储备方式来应对这些无形的压力。
退休财务储备压力重重
虽然多数香港民众拥有退休准备,但是他们并不自信其可足以应付未来的养老所需。调查发现,71%的香港受访者对晚年财务状况感到忧虑,而年过四十的妇女对此表示尤为忧虑(77%)。
调查还发现,50%的香港受访者担忧寿命的延长而引发退休储备的不足。此外,约半数(49%)担心因健康问题而引发的医疗费用将会影响退休储备;43%忧心未来不可预测的风险会侵蚀退休储备;21%忧虑赡养年迈父母的财务负担;还有55%担心工作的不稳定会影响退休储备。
专业规划的优势明显
调查发现,进行退休财务规划的香港民众在退休的物质和心理准备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势。香港受访者的平均退休储备为315000港元,较全球平均水平高37%,并高出亚洲平均水平16%。
已进行财务规划的香港受访者的平均退休储备(485000港元)较没有财务规划的受访者(253000港元)多出高达92%;征询专业意见的香港规划者的平均退休储备,更高出香港平均水平达56%。
调查亦显示,更多的香港规划者将未来退休生活与“自由”、“快乐”和“满足”相联系;而与此相对应,没有规划的受访者则更担忧退休生活的“健康问题”和“财务隐患”。
438名空巢老人“园内”安享晚年合水中路社区照料老人吃住和健康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银发如潮”,机构养老将越来越难以满足社会需求。而在兰州市西固区合水中路社区,这里现有人口5125人,60岁以上老人703人,占常住人口的13%,80岁以上老人103人,空巢老人则达438人。昨日,本报记者走进合水中路社区,深入剖析这个西固区最早引入“居家养老”模式的社区,这一新兴的社区养老服务,已在这里落地,并在西固全区推广。记者唐华伟实习生李斯斯
家门口的养老服务,放心
10时,记者来到合水中路社区“居家养老”娱乐室,屋子陈设简洁,一台DVD放着老歌《洪湖水浪打浪》;占据了小部分空间的椅子上,两位老人读着报,神情怡然;社区卫生服务站年轻的工作人员正在为老人测血压。半小时“老歌欣赏”结束,开始保健操:老人们跟着示范,自己简单地按摩穴位。
“我想请你们帮着找个保姆……”社区年过七旬的居民张大爷来社区咨询。张大爷是一家企业的退休职工,老伴儿身体不好,儿女都在外地工作。虽说老俩口每月的退休金有4000多元,可年事已高,老人的生活质量大不如从前。
张大爷说:“社区的工作人员原来给我介绍了一名保姆,干活麻利不说,收费也比中介市场介绍的便宜。”最近,干了一年多的保姆要回家结婚,准备辞职不干了。
“保姆难请,再说你们老俩口年纪这么大了,如果请的人不知根知底,我们又不放心。”一想到社区正在创建的“老年人日间照料服务站”,社区工作人员赶紧向老人介绍起服务站的功能,“就在家门口,有专人照顾,你们的孩子也放心。”
60岁以上老人有703人
这是一所“老年幼儿园”,成员大多是不愿意离开生活多年的熟悉环境,不愿到养老院、更不愿依靠子女的老人。在这里,老人能吃到荤素搭配、营养丰富的“爱心夕阳餐”,可以看书读报,放放老电影,享受到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上门身体检查……老人虽不懂专业的东西,却能感受幼儿园式的养老生活。
合水中路社区现有常住户2107户,人口5125人,60岁以上老人703人,占常住人口的13%,80岁以上老人103人,空巢老人438人。
“我们去年6月率先在西固区办起方便老人就餐的‘爱心夕阳餐’服务,到今天的‘居家养老’服务站,就是想为老年人提供专门的活动场所,开展健康有益的活动。”合水中路社区党总支书记兼主任杨彩霞说。
用专业知识为老人服务
居民王先生的父亲已85岁高龄,到服务站一周后,王先生感觉父亲明显开朗了,这让他和妻子能安心工作。
退休老党员闫先生和老伴一个患有眼疾,一个腿脚不方便,服务站的管理员李景芳了解到情况后,主动上门给老人送上了社区制作的“爱心夕阳”服务卡,给老人介绍服务项目和菜谱,老人决定先尝试一个月,没想到一个月还没结束,老人就决定继续下去。而经常给老人送饭的李景芳也成了老人嘴里的“闺女”。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还将提供哪些便民服务,我们还在征集社区居民的意见。”杨彩霞在采访中并没有掩饰目前的一些困难:“我希望场地再大一点,设备再多一点,”以形成一个老年人活动的集中社区。
“懂得老年人服务的人本来就少,愿意当志愿者来得更少。”杨彩霞说,尽管一路有些小曲折,但社区从未想过放弃,“即使力量微小,我们至少能用专业知识,让老人过得体面。”
“目前最重要的是做好市场培育,提供良好的服务,让老人及子女口碑相传,最终获得社会认同。”杨彩霞表示。
【作 者】唐华伟 李斯斯
【责任编辑】王晓庆 张昕
本报7月25日讯(记者李钢通讯员王东实习生黄晶晶) 25日,济南市召开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作会议,决定自本月起全面开展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并将新农保与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由每月55元同步提高至60元,这标志着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主要制度全部建立。
济南按照统筹城乡的原则,对缴费档次进行了统一,在国家和省规定的100元至1000元10个档次的基础上,又增加了1500元和2000元两个档次。对缴费补贴标准进行了明确,历下、市中、槐荫、天桥、高新区和历城区部分街道办事处(原则上市建成区内已完全失地的街道办事处)统一为:缴费100元补贴30元;200-1000元之间,每增加100元缴费补贴增加3元;1500元补贴70元;2000元补贴80元。在此基础上,各区根据实际情况可自行上调。章丘市、长清区、平阴县、济阳县、商河县和历城区的其他乡镇缴费补贴按与新农保相同政策,由各县(市)区政府确定。
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经办机构为每个参保人员建立终身记录的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城镇居民的个人缴费、政府对参保人的缴费补贴及其他来源的缴费资助,全部计入个人账户。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纳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单独记账、核算,按有关规定实现保值增值。
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符合领取条件的,发给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针对重度残疾人平均寿命低于正常人的实际情况,将其领取养老金的年龄提前至55周岁。
国家和省确定的基础养老金标准为55元,济南在此基础上,将新农保、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同步提高至每人每月60元。新农保基础养老金新增部分于8月底发放,而城镇居民基础养老金10月底之前将发放到位。
【责任编辑】王晓庆 张昕
老年人对精神关怀的需求日益迫切。记者从西城区民政局老龄办了解到,该区通过开通专业心理咨询热线,建立社区心理援助志愿者队伍,在15个街道推广个性化精神慰藉服务站点等措施,使全区29万老年人享受到全方位的精神关怀服务。
在西城,两条热线广为人知,它们是区老龄办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开通的两条心理咨询热线――“健康夕阳心理热线”和“银龄心理热线”。配套热线还成立了心理咨询室,老年人只需支付正常市话费,就能享受到由专业心理咨询师提供的电话心理咨询服务,也可通过电话预约,到心理咨询室进行免费面询。
为及时了解掌握老人情绪及心理变化,心理咨询热线还为全区830名孤寡老人建立档案,有针对性地主动提供心理服务,并通过建立危机干预机制,及时对老年人的极端情绪进行疏导。
眼下,两条心理热线已为老人开展电话咨询3000余次,接受老人面询200余人次,并成功干预了10起老年人家庭矛盾、抑郁自杀等危机事件。
西城区老龄办为每个社区配备了2到3名心理援助志愿者,并先后分三批对这500余名志愿者开展专业培训,合格者持证上岗。通过开展心理健康讲座、举办各种文化活动以及陪老人聊天交流等多种方式,及时了解老人心理情况,帮助疏导情绪、缓解心理压力。
西城各个街道的为老精神关怀服务项目也各具特色:展览路街道开设了老年陪伴热线、广内街道开展了“电话Q吧”精神慰藉服务、什刹海街道成立了“快乐心灵工作室”……这些特色服务通过为老年人提供陪伴、开展心理健康讲座、进行个体心理咨询等不同形式,帮助老年人走出家门、敞开心扉,做快乐、健康、幸福的老人。
弥留之际的老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留恋亲情,渴望得到精神慰藉。在西城,就有这样一支卫生专业注册志愿者队伍,专为这类人群送去关怀。这支由150位具有中高级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队伍,积极开展“生命关怀”试点工作,进入老人家中送去“临终关怀服务”,为老人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记者 巩峥 通讯员 王春琳)
【责任编辑】王晓庆 张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