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后每月能领多少养老金?
对于社保,人们最关心的问题是:参加了社会养老保险后,退休之后每月能领取多少养老金呢?记者为此走访了相关部门和专家,替老百姓算一算这笔养老账。
三类职工养老影响不同
据了解,参加养老保险的人通常可分为三种:一是“老人”,是指养老制度改革之前退休的职工;二是“中人”,是指养老制度改革前参加工作而在改革后退休的职工;三是“新人”,是指养老制度改革后参加工作的职工。“老人”目前采用的仍然是 “老办法”,“新人”退休还遥遥无期,最关心养老金的就是四十多岁的“中人”,他们的养老金主要来源于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
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有何内容
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内容包括三部分:个人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单位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记入个人账户部分以及按社保利率计算的利息。目前的新政策将把单位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记入个人账户部分的去除。
缴费比例则由个人缴费和单位缴费组成。个人缴费根据职工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最低数为上年全市职工工资的60%;最高数为上年全市职工工资的300%)的8%缴纳。
共掌管1.4兆美元资产的全球11大养老金资产管理公司,汇合数个领先房地产业组织,携手制定全球房地产可持续性标准(“GRESB”)。GRESB基金会就可持续性课题将与房地产业基金管理公司进行为期一年的调查。通过提升房地产投资管理公司在环境可持续性方面的透明度,GRESB旨在为股东创造价值,并同时大量减低业内碳排放。
GRESB基金会将于3月28日启动首个调查,调查所收集的数据将会成为2011年标准的基础。GRESB的覆盖范围独特——除了全球房地产市场外,还包括整个私人及上市实体市场。
目前,大批国际领先养老基金资产管理公司已经加入此次计划,包括丹麦最大养老基金ATP、加拿大最大养老基金安大略教师养老基金、荷兰第三大养老金资产管理公司Mn Services、英国最大房地产管理公司之一爱马仕房地产、澳大利亚的本地政府养老基金以及维多利亚基金管理公司。其他加入的资产管理公司还包括英国英杰华投资集团和美国派拉蒙集团。
GRESB基金会预计会得到数个领先房地产业组织的积极支持,包括亚太房地产协会、亚洲非上市房地产投资协会,以及仲量联行。
最新一期《经济学人》封面故事称,当前发达国家提高退休年龄的计划尚不够大胆。人口老龄化趋势和投资回报日益下降凑在一起,要让人们在工作岗位上坚守更长时间,这远远超过了人们的预期。
在发达国家,如此痛苦的事实早已不是新闻,美国计划将正式退休年龄提高至67岁,英国计划提高至68岁。多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应对社会老龄化问题,他们鼓励工作者坚守工作岗位,或是寻找新的工作机会,同时宣布提高正式退休年龄以尝试压低国家养老金开支。
然而,即使是最大胆的计划,看起来力度依然不够。让年长者在经济上保持活跃的时间比政府所设想的更长久些,这不仅对政府,还对企业管理层以及员工的表现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并需要工作方式和工作态度的改变。
在私人部门的员工面临着不同的问题。最终薪金养老金的丧失使他们面临两大风险,投资市场下跌将影响他们的退休计划,养老金及储蓄可能不足以维持开销。因此,各国政府应鼓励人们更多地储蓄,要求他们加入而非退出养老金计划。基本的国家养老金水平本应足以让那些储蓄不足的不幸年长者得到合理收入,而不是惩罚那些生活节俭的人。这是一直工作到70岁的人们应该得到的最低回报。(李宁)
为了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回顾我党光荣历史,重温革命精神,进一步加强中国老龄科研中心党组织凝聚力和党员队伍建设,开展“党在我心中”主题活动,积极营造爱岗敬业的良好氛围,深入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4月14日~16日,由中心党支部书记张恺悌主任带队,包括中心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在内的23人,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来到了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在革命圣地进行参观学习,增强党性教育。
在井冈山进行参观学习的三天中,同志们登上了黄洋界,寻访了革命前辈战斗的遗迹;参观了多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及红军战士的旧居遗址和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看到他们当年在井冈山地区战斗、生活过的遗址遗迹,见证了革命先辈的光辉业绩,体会了革命斗争中壮烈牺牲的烈士们的无私奉献精神;在革命烈士陵园举行庄重的向党旗宣誓仪式,重温了对党组织的承诺。在井冈山上,同志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井冈山精神,那就是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于胜利。
随着这次井冈山之行,同志们内心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大家决心要发扬井冈山精神,把弘扬井冈山精神与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起来,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各项老龄科研工作任务,爱岗敬业,勤政廉洁,踏实肯干,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
环球网记者李宗泽报道人口老龄化问题目前已经成为制约日本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据日本共同社4月20日报道,日本总务省20日的调查结果显示,日本国内65岁以上老龄人口超过居民总数的一半、村落社会共同体功能下降的“极限村落”在去年4月时有10091个。该数据比上次2006年度统计时的7878个增加了2213个。在人口稀少地带,此类村落所占比例也从12.7%增至15.5%。
调查还显示,人口稀少地带村落数量因法律规定的对象地域有所增加而增至64954个(上次为62272个)。另外,在上次调查之后,有93个村落因人口自然减少而消失。按地区来看,中国地区此类村落数量最多,达到2672个,其次是九州地区的2094个,再次是四国地区的1750个。其中,所有居民年龄均超过65岁的村落有575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