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回顾我党光荣历史,重温革命精神,加强中国老龄科研中心党支部的凝聚力和党员队伍建设,2011年9月6日至8日,中国老龄科研中心党支部书记张恺悌主任带领中心党员、团员和群众27人来到革命圣地延安,开展了“学习党的历史,传承延安精神”的主题党日活动。同志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参观了宝塔山、南泥湾革命旧址、延安革命纪念馆、枣园中央书记处旧址和杨家岭中共中央旧址。
“几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贺敬之的深情诗句是我们年少时的记忆,当攀登上魂牵梦绕的宝塔山,看着巍然耸立的宝塔时,同志们无不屏声静气,深情仰望,并在心中默念那段叱咤风云的岁月,感受那血与火的洗礼,赞颂那永放光芒的“延安精神”。
“花篮的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来到了南泥湾,南泥湾好地方……”,这首传唱了半个多世纪的《南泥湾》,让人们永远记住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南泥湾精神。在这里,伟大领袖毛主席带领八路军战士顽强对抗国民党反动派严密的军事包围和疯狂的经济封锁,及时提出了“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总方针和“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伟大号召,广大军民在这里披荆斩棘,开荒种地,战胜重重困难,将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变成了“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
“中国的希望在延安”,当我们来到延安革命纪念馆,那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照片和一件件珍贵的革命文物仿佛将我们带入了那段光辉的历史岁月。在这里,中国共产党人成功制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提出了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的三大法宝,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全党一切工作的指针。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片古老的黄土地上,艰苦奋斗了13个春秋,他们以坚定不移的崇高信念和勇于开拓的实践精神,在拯救民族危亡和争取人民解放的血与火的斗争中创造了辉煌业绩,培育和铸造了中华民族的振兴奋进之魂——延安精神,并在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中发挥了巨大的精神动力,对中国的历史发展进程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怀着崇敬的心情,最后我们来到了枣园故居和杨家岭革命旧址,参观了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经工作、学习和生活过的地方。正是在这简陋的窑洞里,伟大领袖毛主席撰写了《为人民服务》、《论联合政府》和《愚公移山》等不朽著作,也是在这简陋的窑洞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继续领导全党开展了整风运动和解放区军民的大生产运动,召开了著名的延安文艺座谈会、六届七中全会和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并领导全国人民为争取民主团结,和平建国,同国民党顽固派进行了顽强的斗争,为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全面内战作出了充分准备,领导全国军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抚今追昔,同志们无不为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而自豪,为今天的幸福生活而骄傲,大家纷纷表示,通过这次活动,不仅重温了党的历史,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更在参观学习中,增进了友谊,加深了了解,提高了集体的凝聚力,并进一步明确了今后的工作方向,那就是更加坚定信念,继续传承伟大的延安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以学习和弘扬延安精神为动力,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发扬自力更生、创新求实精神,在工作岗位上严格要求自己,积极投入到老龄工作中去,为推动老龄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供 稿 人】王莉莉
【责任编辑】张 昕
2012年5月7日至12日,在民政部规划财务司的统一安排下,《社区综合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编制组陪同建设部评审专家组赴福建就社区综合服务基础设施的建设、使用和运行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标准》项目负责人全国老龄办党委副书记张恺悌以及中心课题组成员伍小兰、陈刚、罗晓晖参加了此次调研。
在当地民政部门相关人员的陪同下,调研组一行在福州市和厦门市共实地考察了五个社区。通过实地考察,编制组获得了补充性的信息和数据,专家组对社区综合服务基础设施有了直观的认识,对编制组前期完成的工作有了更清晰的理解。实地调研结束后,编制组召开了专题讨论会,广泛深入地征求了评审专家组及当地基层社区工作者的意见,并进行了充分讨论和交流。会上,专家组与编制组就《标准》涉及的一些重要问题达成了共识,对于《标准》后续的修改完善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本次实地调研工作,编制组的认识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同时专家组对《标准》的可操作性、适应性、指标精准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一步,编制组将与民政部业务司局、评审组专家就一些主要问题进行进一步沟通和讨论,对《标准》(征求意见稿)进行修改完善,为下一次专家调研做好文稿准备,以争取早日形成《标准》(送审稿),顺利召开专家评审会。
作者:罗晓晖
2012年5月31日至6月6日,中国老龄科研中心副主任党俊武带领“人口老龄化与中等收入陷阱”课题组成员王莉莉、伍小兰、杨晓奇赴广东省进行实地调研。
在广东省老龄办的大力支持下,课题组先后赴广州市、中山市和深圳市,重点就老龄产业的发展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调研人员与当地老龄工作人员、养老机构相关人员以及中青旅、老年信息产品开发公司等企业代表进行了座谈,广泛了解了目前广东省在发展老龄产业方面的现状,并就如何进一步开发老龄产业进行了深入探讨。此外,课题组成员参观了广州市越秀区东山福利院、广州南国颐景老年公寓、中山市公共服务有限公司、福田区园东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和深圳市罗湖区社会福利中心,获得了丰富的调研资料。
作者:王莉莉
2012年6月12日,中心党支部召开了全体党员大会,主要议题是发展预备党员。会议由党支部组织委员郭平主持,中心副主任曹健、党俊武,主任助理刘芳出席会议。
会上,魏彦彦、曲嘉瑶和辛涛3名入党积极分子分别向大会作了思想汇报,入党介绍人就发展对象的情况发表了意见。22名与会正式党员通过举手表决,一致同意接收魏彦彦、曲嘉瑶和辛涛为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
最后,曹健副主任作了总结发言,对3位同志表示了祝贺,希望全体党员同志努力工作,为推动老龄事业科学发展多出成果,多做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
供稿:王莉莉
2012年6月14日至19日,“第六届海峡两岸老龄科技福祉研讨会”在台湾南开科技大学召开。我中心曹健副主任率团参加,张秋霞、王莉莉、董彭滔、辛涛分别作了大会发言,受到广泛好评。与会期间,代表团参观访问了台北、台中、高雄的多家涉老机构,与台湾老龄产业界人士进行了深入细致的交流。
供稿:李睆
6月25日至7月2日,中心科研人员牟新渝、翟德华、董彭滔赴安徽省就“农村人口老龄化对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影响”进行了实地调研。
在安徽省老龄办的大力支持与周密安排下,调研小组先后赴芜湖市、凤阳县、合肥市、巢湖市、庐江县,与当地老龄工作主管领导和工作人员、专家学者、老年人就农村人口老龄化现状、农业生产、农村发展、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老年人社会管理等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座谈,获取了重要的一手信息。此外,调研小组还收集了调研地的许多相关书面资料。整个调研日程安排紧凑,访谈对象类型全面,访谈内容广泛丰富,达到了调研的预期目的。
供稿:董彭滔
3月19日至21日,全国老龄办副主任兼中国老龄科研中心主任吴玉韶、全国老龄办宣传部群众工作处处长潘力及和中心科研人员一行五人赴天津市进行了为期3天的调研。吴主任一行考察了天津市养老院、西青区以及河西区的基层老龄工作。天津市的老龄工作不仅基础好而且推进有力,积极试点建设长期护理制度,基层老年协会等工作很有特色。调研期间还举行了三场专题座谈会,结合天津老龄工作的实际情况,吴主任谈了他对长期护理制度、老年协会工作以及养老问题的看法,并与与会人员进行了深入交流。吴主任的讲话既很有启发性又很务实,引起了与会人员的热烈反响和共鸣,本次调研对于推动基层老龄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供稿:伍小兰
植树催浓春意,播绿造福后人。4月10日,中国老龄科研中心人员在吴玉韶主任的带领下,积极参加全国老龄办在密云组织的义务植树活动,为绿色北京、生态北京、美丽北京贡献力量。
供稿:王晓庆
5月6日至16日,根据民政部人事司的安排,我中心党委书记曹健同志赴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参加了第三期“厅局级干部加强党性修养专题培训班”的学习。
5月17日上午,中心主任吴玉韶率领科研人员一行8人赴北京市朝阳区双井乐成养老恭和苑开展调研。恭和苑是一家高端养老机构,为老年人提供融合吃、住、医、养、休闲、娱乐等一体化服务,开启了高端人群社区专业化养老的新模式。作为北京市政府确定的“医养结合,持续照料”试点养老机构,苑内设有独立建制的医务室,配有全科医生、专业护士,拥有专业养护团队,以私人健康管理模式为老人提供专业建议和日常医务服务,并与120急救中心、当地三甲医院开展深度合作,苑内专设急救站、老年护理中心,开展专家咨询,建立绿色就医通道等服务。吴主任一行详细参观了恭和苑内的各项设施,与苑内老人进行了亲切交谈。座谈会中,中心科研人员就老年人健康、医疗和入住率等问题与乐成养老负责人进行了深入沟通交流。听取了乐成养老负责人关于为老服务理念的介绍。吴主任对恭和苑先进的运营模式、养老理念、符合老人需求的设施设计及高品质的服务水平给予了充分肯定。
供稿:刘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