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未富先老:人口老龄化且刚成中等收入国家
-
作者:暂无 来源:老龄研究中心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新闻
-
描述:总人口13.7亿!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的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并没有出人意料,不过,60岁以上人口的占比高达13.26%,65岁以上人口占比高达8.87%,却引发了人们对老龄化的担忧。不少外媒评论称,目前我国人均GDP刚过4000美元,才步入中等收入国家水平,但60岁以上和65岁以上老年人口的占比都突破了
-
全文:%以上,二是14岁及以下儿童人口占总人口的30%以下,其中前者是主要标志
数据分析中国毫无疑问“未富先老”
清华-布鲁金斯公共政策研究所,人口学专家王丰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未富先老”的标准
-
“积极老龄化”应对养老困境
-
作者:暂无 来源:老龄研究中心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新闻
-
描述:“世界上很痛苦的一件事情,就是等我们老了一起去养老院,你有床位,我木有……”,这不是调侃,而是现实,“开平市沙塘镇的养老院只有39位孤寡老人有床位,尚有190多名孤寡老人得不到集中安置”。政协委员刘昆虎年初提交“创办‘积极老龄化’养老机构”的提案,针对的正是目前江门所面临的养老困境。 老龄化程度高
-
全文:较好的老年医疗、护理、康复服务,在市第三人民医院和市第二人民医院设有老年病床450张,为老年人提供老年医疗、护理、康复、心理咨询以及临终关怀等医疗卫生服务。江门市目前已建有居家养老服务点17个,覆盖
-
应付老龄化 中国将做得更好
-
作者:暂无 来源:老龄研究中心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新闻
-
描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两位经济学家对于记者的提问,都予以了详细解答,将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亲民范”表现得淋漓尽致。他们不但对世界经济号脉,还不吝为中国经济发展献言献策。其中,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指出,中国民众真正需要关心的不是通胀,而是看起来似乎没多大关系的汇率问题;而戴尔·莫滕森则认为,为了避免再
-
全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两位经济学家对于记者的提问,都予以了详细解答,将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亲民范”表现得淋漓尽致。他们不但对世界经济号脉,还不吝为中国经济发展献言献策。其中,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指出
-
最早变老的上海 最先遭遇养老危机
-
作者:暂无 来源:老龄研究中心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新闻
-
描述:如果有一天,我老无所依,我的养老金,也养不了我。中国老龄化最严重的上海,现在是三个在职人员供养两个退休人员,早已遇上“老龄社会危机时点”。如果照此发展,20年后,上海的户籍人口中,每个在职人员都得供养一个退休人员。即使是现在,每年养老金的巨额缺口,也已成为上海市本级财政的一个巨大负担。虽然各种改革方
-
全文:。根据上海人保局的测算,今年这个亏空将增至110亿元左右。
而在不久的将来——学界普遍认为上海老龄化将达到高峰期在2030年左右,那时每10个人中就有4个是老龄人,差不多1个在职人员养1个退休人员——上海的养老
-
印媒称中国人口老龄化成印度赶超中国突破口
-
作者:暂无 来源:老龄研究中心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新闻
-
描述:昨天公布了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1号),其中包含的上述一组数据受到了美国、欧洲、俄罗斯、印度
-
全文:昨天公布了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1号),其中包含的上述一组数据受到了美国、欧洲、俄罗斯、印度和日本等国和地区媒体的"青睐"。
美国媒体"深表担心"地说,"中国正在加速的老龄化进程会拖累目前
-
不能用“人口红利”解释劳动力供求情况
-
作者:暂无 来源:老龄研究中心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新闻
-
描述:在我国讨论“人口红利”问题,其正向意义仅仅在于,提醒人们重视人口结构转变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要充分利用好这一有利条件;其反向影响却很大:会误导社会对劳动力供求形势的判断,以为“人口红利”结束就是劳动力开始逐步短缺。这些片面和错误的认识会影响我们对就业形势的判断。◆“人口红利”是影响经济超常增长的一个因
-
全文:就是劳动力开始逐步短缺。这些片面和错误的认识会影响我们对就业形势的判断。
◆ “人口红利”是影响经济超常增长的一个因素。
1.“人口红利”和“人口机会窗口”。
一国的人口再生产类型要经历三个阶段,即 “高出
-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
-
作者:暂无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养老服务政策
-
描述:(一)总体要求。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加大工作力度,积极完善体制机制,努力创新发展模式,全面构建与我省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资金保障与服务保障相匹配,基本服务与选择性服务相结合,政府主
-
全文:、提高服务质量,加快发展为护理型养老服务机构。尚未建有敬老院(五保供养服务中心)的乡镇(街道)原则上都要建设1所以上以护理为主的养老服务机构。继续推进敬老院转型升级,在满足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