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鼓励引导社会力量管理运营社区医疗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使社会力量成为提供社区医养服务的主体。充分发挥社会公益组织作用,引导公益慈善组织、社会志愿者、社区居民开展为老志愿服务。鼓励老年人从事社区公益性或其他有偿劳动,开展“低龄照顾高龄、健康者照顾体弱者”等志愿服务。发挥社会工作者专业特长和作用,实施社工进家庭、进机构、进社区行动,为老年人提供精神慰藉、物质扶助、志愿服务,给予老年人更多关爱照顾。
烟台市鼓励引导社会力量管理运营社区医疗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使社会力量成为提供社区医养服务的主体。充分发挥社会公益组织作用,引导公益慈善组织、社会志愿者、社区居民开展为老志愿服务。鼓励老年人从事社区公益性或其他有偿劳动,开展“低龄照顾高龄、健康者照顾体弱者”等志愿服务。发挥社会工作者专业特长和作用,实施社工进家庭、进机构、进社区行动,为老年人提供精神慰藉、物质扶助、志愿服务,给予老年人更多关爱照顾。
为进一步推进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建立健全以社区为平台、社会组织为载体、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为支撑的“三社联动”机制,引导社会组织专业化发展,促进提供公共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发挥社会组织的独特优势,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有效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近日,新沂市民政局向全市各社会组织业务主管单位、各社会组织印发了《关于开展2018年公益服务创投活动的通知》。
《通知》规定了申报项目的范围:一是为老年人服务项目。包括:为老年人特别是困难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和居家养老服务;对独居和“空巢”老年人结对关爱、心理关怀;老年人的健康干预和健康促进;老年人的维权和文化活动;其他满足社区老年人特别是困难老年人的实际需要和提升生活质量的服务。二是为青少年服务项目。包括:孤残儿童的照料;社区青少年志愿者服务;社区青少年帮教;围绕外来、外出务工子弟、重病重残家庭儿童、服刑人员的未成年子女的困难救助、心理辅导、综合性社会支持网络构建等社会服务。三是助残服务项目。包括:残障人士的康复;技能培训和就业;社会融入;残障人士家庭支持;残障人士文化娱乐团队建设等服务。四是救助帮困服务项目。包括:支出性贫困家庭的救助帮困;为生活困难的居民家庭提供综合帮扶和志愿服务,为留守、流动、单亲、贫困妇女提供权益保护和困难帮扶等。五是其他社区公益服务项目。包括:有利于弘扬志愿精神,有利于社区公益服务组织健康发展,有利于鼓励社区居民广泛参与,有利于专业社会工作服务能力提升,促进社区和谐、社会和谐的其他服务。
公益创投项目由政府采取资金资助的方式实施。市民政局对最终认定的项目给予每个0.2至10万元的资金支持。
《通知》要求,项目负责人应当按照“专款专用、单独核算、注重绩效”的原则,建立健全项目资金专项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制度,将市创投项目资金和配套资金全部纳入单位财务统一核算和管理,严格遵守项目资金支出范围,将项目资金全部用于受益对象和服务活动,确保专款专用、高效使用。
为让老年人在社区助餐点吃得营养、安全、满意,日前,市食药监局和市民政局联合出台《扬州市为老助餐食品安全工作指导意见》,要求为老助餐服务站加强食品安全管理,确保食材新鲜,来源正规,配置二次加热保温设施和饭菜分装场所。同时该《指导意见》还推出20套老年人助餐菜谱。
为老助餐分“中央厨房”和社区助餐点两种
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老年人助餐服务体系建设,越来越多的老人就近吃上价廉可口的饭菜,免去了买菜、做饭的“生活负担”。但为老助餐也暴露出体系覆盖不到位、部分社区老年食堂无证无照经营,以及存在食品安全隐患等问题。
市食药监局食药安全总监洪昊介绍,该《指导意见》在全省率先出台,是继去年我市养老机构食堂规范化管理的延续和深化,由点到线到面,形成为老助餐服务体系。
据悉,为老助餐分两种形式,一种是服务城市30人(农村20人)以上的社区老年人助餐点,另一种是能提供城市200人以上的“中央厨房”。社区老年人助餐点是有条件的社区(村),以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为单位开办。“中央厨房”(日间照料中心食堂)是有条件的街道(镇),以日间照料中心为单位,利用闲置房屋开办,向周边社区(村)老年人提供助餐服务。
今年我市将建成137个老年人助餐点
政府部门鼓励各地分散设立为老助餐服务站,扩大助餐范围。为老助餐服务站要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办理相关证照,配备专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开展食品安全自查。
不具备条件的社区(村)、街道(镇),可选择等级为良好以上的社会餐馆、养老机构、企事业食堂等,作为老年人助餐服务点,签订助餐合同,就近供应区域内老年人用餐。
按照目标任务,今年我市将建成4个街道“中央厨房”,137个老年人助餐点。到2021年,每个街道均建有“中央厨房”(日间照料中心食堂),全面实行老年人助餐服务一卡通,建立更加安全、便利的“‘中央厨房’+中转配送+社区就餐、送餐、助餐”老年助餐服务体系,服务质量和水平明显提升。
不供应改刀熟食、生冷拌菜等食品
按要求,有膳食加工的为老助餐服务站应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主体业态”为“单位食堂”,由具备餐饮经营资质的管理公司负责日常运营。
加工膳食要求原料新鲜,来源正规,烧熟煮透,从烧熟至食用的时间控制在两小时以内。食品加工应当餐制作、当餐食用,不供应改刀熟食、生冷拌菜、生食水产品、色拉、隔餐膳食以及禁止出售的其他食品。
从事老年人助餐服务的加工、服务人员必须取得健康证,且严格实行晨检制度。建立膳食留样制度,留样时间不少于48小时,每个品种留样量不少于100克。
送餐车辆须配备封闭式保温设施
据该《指导意见》,原则上采用现场用餐的供餐方式,饭菜不外带,少数行动不便、高龄或重病卧床的老人,可由所在社区(村)、街道(镇)专职人员负责送餐上门。享受助餐服务的老人与各为老助餐服务站签订承诺书,承诺不外带饭菜、不食用隔餐膳食。
提供少量送餐服务的,送餐车辆须配备封闭式保温箱或封闭式保温车辆,确保食用前膳食的中心温度不低于60度。单一提供现场用餐的应提供清洁卫生的膳食暂存场所,如果现场需膳食分装的,还应配备符合要求的专用分装场所、流动水源、消毒设施等。
送餐时应使用无毒、清洁的食品容器、餐具和包装材料,避免送餐人员直接接触食品,确保食品不受污染;禁止重复使用一次性餐具。为保证膳食食用前温度不低于60度,应配备二次加热设施。餐饮具宜采用热力方式消毒,保证餐饮具消毒效果达标。
2018年6月21日至22日,济宁市举办全市老龄系统干部培训班,市老龄办党组书记、主任孙山连出席培训班,就加强学习教育和推动工作落实提出要求。市老龄办党组成员、副主任贾天峰主持开班仪式并作动员讲话。市、县(区)老龄办和部分乡(镇、街道)、企业的老龄干部50多人参加培训。
培训班分为廉政党课专题辅导、老龄宣传信息专题培训、政德教育基地实地学习、老年志愿服务专题培训等4项内容,邀请市纪委第十派驻纪检组组长安国华、《济宁日报》民生报道部主任王雁南到班授课,组织培训班学员到大运河南旺分水龙王庙干部政德教育教学基地参观学习,城区老龄志愿服务先进单位代表进行了交流发言。培训班要求,全体老龄干部要全面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凝神聚力,砥砺奋进,开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促进老龄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确保广大老年人共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
吉林省老龄办与吉林电视台合作开办了《你好 老朋友》专题栏目,旨在搭建主流媒体宣传平台,宣传党和政府的老龄工作方针政策,服务全省老龄事业发展,弘扬敬老养老助老美德,展示新时代全省老年人的良好精神风貌,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为切实发挥好主流媒体宣传平台作用,积极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宣传党和政府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发展老龄事业的重要举措,介绍我省养老服务业发展成就,引导老年人转变养老方式的观念,服务于全省老年人,省老龄办近日会同省民政厅、吉林电视台“《你好老朋友》栏目组”联合策划、录制了居家养老服务和机构养老服务两期专题节目,省老龄办、省民政厅相关工作人员及省内部分养老服务机构、社区负责人参加了节目的录制,长春市朝阳区、绿园区的部分老年群众参与并现场与主持人和嘉宾进行了互动。
居家养老服务和机构养老服务专题节目介绍了我省人口老龄化和老龄事业发展情况,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养老问题进行了分析,老年群众对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问题谈了个人看法,养老服务机构和社区负责人分别介绍了养老服务开展情况。通过专题节目,使全社会能够更好的了解人口老龄化问题,提升全社会的人口老龄化国情意识,增强全社会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主动性、针对性、自觉性;有助于老年群众对社会化养老服务有正确认识,引导老年人转变养老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