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葛登扬)今年以来,全国老龄办对湖北、湖南、山东、贵州、辽宁等地的调研发现,各地在发展养老服务体系中多以增加社会养老床位为主,居家养老服务发展依然缓慢,各地形式大于内容的做法较多,做到需求与服务有效对接的较少。
全国老龄办副主任吴玉韶日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国内外经验看,居家养老是老年人最主要的选择。然而,目前各地在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多以建立大型养老机构为主,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依然缓慢。主要表现在:首先,服务覆盖面小,主要是针对少数特殊对象。目前,各地居家养老服务的对象主要是一些生活特别困难的“三无”、“五保”、低收入且生活不能自理的“弱势老年群体”,他们也是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主要服务对象。其次,服务内容单一,大都停留在家政服务层面。此外,服务供给滞后于服务需求。
吴玉韶表示,目前,各地居家养老服务发展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服务资源有效整合不足,服务框架和服务平台搭建好了,但服务的有效供给跟不上。居家养老服务的很多内容是涵盖在社区服务里的,比如卫生服务、残疾人康复服务、法律援助服务、文化娱乐服务,对象大都是社区老年人。由于部门分割和政策独立等原因,现有服务资源难以有效整合。
吴玉韶还强调,发展居家养老服务,必须把现有的资源、场地、设施、市场整合起来。在利用好现有服务资源的基础上,加大对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的建设和市场的培育与扶持,进一步完善和补充居家养老服务的内容和项目。
原标题:江西省将推行“医养融合”养老新模式
10年前,我省就已迈入了老龄社会,如何满足数百万老龄人口的养老需求,成了急迫需要解决的问题。记者在12月6日举行的我省首届医养产业发展论坛上获悉,我省将推行“医养融合”养老新模式,也就是将医疗设施与养老服务平台相结合,解决“养老院里看不了病,医院里养不了老”的矛盾。
自2005年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以来,我省老年人口逐年增加。截至2013年底,全省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586.5万,而到2020年,这一数字将超过700万。省医养服务行业协会副秘书长龙飞说,目前我省养老服务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养老服务和产品供给不足、结构不合理、质量不高等问题。由于“养、护、医”等功能分离,特别是医疗支撑不够,养老机构服务功能结构单一,老年人的康复护理需求得不到满足。
今年我省就提出了推进“医养融合”的新模式,也就是将老年人健康医疗服务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通过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为老年人提供医疗、康复护理和养老服务。南昌市发改委今年批复的江西中护老年病医院“医养融合”项目,集医疗、康复、保健、护理型养老等功能为一体,填补了我省“医养一体”非营利老年健康服务机构的空白。
龙飞认为,“医养融合”养老产业的发展就是要充分整合现有资源,建立有序的双向转诊机制。养老机构要对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双向转诊机制。家庭和社区养老以家庭医生、日间照料中心和家庭病床为切入点,畅通医养之间的双向转诊渠道。由合作的医疗机构的全科医生上门,为养老机构内不能独立完成日常生活活动或患有慢性病的老人提供基本医疗服务。提高家庭医生制度的覆盖率和服务能力,同时充分发挥日间照料中心和家庭病床在社区老年康复护理中的作用。形成老年人首诊在社区,病情严重的转诊进入更高级别医院治疗,病情稳定后,返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进入老年护理院进行康复治疗,最后回到家庭或社区内通过家庭病床或日间照料中心提供医疗护理服务。
近日,江苏省在南京召开全省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推进会议。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江苏省副省长许津荣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上,江苏南京、徐州等市分管副市长介绍了本地区构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所作的努力和发展养老服务业的经验;江苏省发展改革委、卫计委、金融办等部门对其支持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政策与计划进行了解读;许津荣副省长提出强化政府主导责任,加快改革创新,切实破解养老服务业发展面临的土地供应难、融资难、医养融合难、资金补助到位难等难题,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努力使社会力量成为养老服务业发展主体。
窦玉沛副部长充分肯定了江苏在养老服务业发展中的开拓创新、引领示范作用,认为江苏省养老服务业扶持政策含金量高、改革创新亮点多、城乡统筹发展好、产业发展基础强,取得了突出成绩,为全国各地提供了鲜活经验,走在了全国前列。
窦玉沛副部长指出,发展养老服务业,不仅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克服经济下行压力具有重要意义,是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强大动力。
窦玉沛副部长希望江苏能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继续勇立潮头、大胆探索,为全国创造出更多可资借鉴、可复制、有效管用的宝贵经验:一是希望江苏在建立健全养老政策法规上作示范;二是希望江苏在完善老年福利制度上作示范;三是希望江苏在破解养老难题上作示范;四是希望江苏在统筹协调发展上作示范;五是希望江苏在创新服务手段上作示范。
会后,窦玉沛副部长就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到常州、苏州等地进行主题调研。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司长詹成付参加调研。
原标题:北京将新建18家养老机构
法制晚报讯 (记者 张鑫)今天上午,记者从第六届北京投资洽谈会上了解到,北京将引入社会资本新建18家社会养老机构。这些机构分布在西城、朝阳等城6区的占到8家,其余位于大兴、通州、密云等区县。
上午,在第六届北京投资洽谈会上,北京市公共领域市场化第三批市场项目发布。此次发布的新试点项目共计61个,总投资额约1500亿元,拟吸引社会投资约1300亿元。
在社会资本可投资的公共领域项目中,包括新机场线在内的轨道交通;京台高速、首都大外环(通州大兴段)等道路项目;以及停车设施、水环境治理、供热、社会化办医等9大类项目。
在会上,社会养老项目发布了18个新项目。包括:首钢一耐区域大型养老社区、夏各庄新城项目2号地块(养老)等。这18个项目以社会投资为主,总投资144.5亿元,拟吸引社会投资144.5亿元。
基础设施建设是此次试点项目发布中的重要部分。其中,京台高速、首都大外环(通州大兴段)、新机场高速(含场前联络线)等3个道路建设项目,拟采取BOT或PPP模式,总投资408亿元,拟吸引社会投资215亿元。
按照规划,京台高速北京段位于现京沪高速公路与京开高速公路之间,设计起点在104国道与南五环路相交点东侧约300米处,与蒲黄榆快速路相接。
除了发布新项目,洽谈会上,中国黄金集团、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南山集团等企业就14个重大项目进行了现场签约,签约金额达到311亿元,超过上届。签约项目符合首都城市战略定位、规模较大、产业带动效应强,突出了“高精尖”、“绿色环保”、“社会资本”三大特点。
项目名称 建设地点
顺义区北京汽车生产基地4-073地块F3其他类多功能用地养老项目 顺义北京汽车生产基地
昌平未来科技城南区居住及F3其他类多功能用地养老项目 昌平未来科技城南区
昌平朱辛庄地块项目 昌平朱辛庄地块
西集配套区C地块养老项目 通州区西集镇
通州宋庄水木宜居养老公寓 通州区宋庄镇寨里后街6号
三海子郊野公园居住用地储备项目3号地A37地块养老项目 大兴区旧宫镇
大兴区黄村镇前辛庄世荣嘉业老年公寓项目 大兴区黄村镇前辛庄西
夏各庄新城项目2号地养老项目 平谷区夏各庄镇
新华家园养老住区项目 延庆县延庆镇莲花池村西
雅达密云未来家园建设项目 密云县西田各庄镇太子务开发区内
国投大厦养老公寓 西城区阜外大街7号
单店养老产业示范基地 朝阳区东坝乡单店村368号
朝阳区双桥恭和苑养老设施项目 朝阳区双桥西巷6号
朝阳王四营地块项目 朝阳王四营
丰台区石榴园15号项目 石榴园南里15号
首钢一耐区域大型养老社区 丰台区梅市口路
长辛店北区居住区一期(北区)养老项目 丰台区长辛店
石景山区老山东里小区项目 老山东里小区
高龄化的警钟,已经悄悄地在台湾敲响。过去20年来,随着平均寿命的延长、战后婴儿潮世代的老化、以及生育率持续大幅下降等影响,台湾的老年人口在近年已经超过幼年人口,直逼世界卫生组织所定义的“高龄社会”。
寒流来袭,台湾基隆一名曾经担任里长的胡姓妇人,周三被发现陈尸在公厕里,这名妇人原出身瑞芳望族,家中发生大火后,她失去家人,多年来沦落街头,不幸冻死在这波超强寒流下,为冷漠无缘社会增添一个孤独死案例。
新北市一名失智老翁因搭错公交车,到了桃园林口总站,被司机送到派出所,不料警察简单记录后让老翁离去,结果上周五被发现冻死在街头。心急如焚的家属得知消息后,非常不谅解;如果社会对失智患者多一分关心,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人间悲剧。
台湾《中国时报》报导近半年来台北市、新北市多起独居老人孤独死案例,信义区虎林街53岁许金祥在家中死亡一周后才被发现,板桥大观路上58岁吴阿衫消失5年无人闻问,被发现时已成白骨。诚如门诺社会福利慈善基金会董事长黄胜雄所言,少子化、都市化与高科技化的影响下,台湾也走上无缘社会了。
报道见报后,引发读者热烈回响,北市民生小区读者反映,住楼上的老奶奶平时身体硬朗,有一个女儿在国外,最近没看到老奶奶,电话也没人接,朋友请里长来帮忙敲开大门,才发现老奶奶已往生。许多不婚不生的上班族也开始关心,未来如何避免落入孤独死。
日本是全球最老的国家,据日本NHK调查,10年来各地无人认领遗体数量急速增加,大约增加了一倍,已多到难以应付的程度。
NHK锲而不舍地调查,初步统计由税金支付的火葬案件约3万2千人,这些失去血缘、地缘与社缘的老人,在人生最后尽头,没有亲友处理后事,因而沦为孤独死。
台湾一年有多少孤独死案例,目前官方没有统计,唯一能找到的是警政署综合各县市通报无名尸案例,去年有174个路倒与水流无主尸体。目前全台独居老人逾30万,台湾老化速度自2016年以后将超越日本,从日本经验来看,孤独死绝对是政府该重视的议题,然而,如果连统计资料都付之阙如,如何谈最基本的预防与协助呢?
其实,老人家要避免沦为孤独死,有千百种方法,媒体介绍,花莲池上嬷组成千岁绘画班,新北市阿公阿嬷结伴游南极,兴奋地舍不得睡觉,高龄81岁音乐家杨文标天天练琴,70年来不辍,他们透过学习、旅行、追梦,把自己变年轻了。
遗憾的是,面对银发海啸来袭,台湾的社会福利体系似乎千疮百孔,不仅《长期照护服务法》仍躺在“立法院”,《长期照护保险法》还未送“立法院”审议,在行政与“立法”陷入失能的状况下,老人们似乎唯有自力救济了。
台湾《新生报》15日社论说,高龄化的警钟,已经悄悄地在台湾敲响。过去20年来,随着平均寿命的延长、战后婴儿潮世代的老化、以及生育率持续大幅下降等影响,台湾的老年人口在近年已经超过幼年人口,直逼世界卫生组织所定义的“高龄社会”。此外,虽然人口老化是全球性的现象,西方福利国家花了一整个世纪的高龄化过程,台湾仅仅在不到20年,便到达相同的老化程度。这意味着,我们响应高龄社会的需求,更为迫切而困难,其中高龄者对于健康照护的需求,最为重视。
高龄者的健康问题具有其特殊性,因此高龄健康照护需要突破目前的照护模式,展开更积极的医疗改革。高龄者慢性疾病的比例高,同时多重疾病、多重用药以及多重就医等情况,也随着慢性疾病的增加而有相当高的比例。这对于台湾目前的医疗照护模式,形成相当大的威胁,一方面造成全民健保的财务负担,另一方面也无法提供高龄者所需要的照护。
第一个医疗改革的关键,在于“整合性照护”的具体实践。这是高龄者健康照护的重要元素,透过适当的照护规划,将高龄者的诊断、治疗、照护、复健以及健康促进等,“以人为中心”的方式,进行个案照护管理,提供高龄者更为适当的健康照护。这对于各种慢性病缠身,需要不时跨越穿梭多种照护场所的高龄者来说,显得格外重要。
其次,“功能维持”以及更为积极的“预防性”概念是高龄者健康照护的核心概念,换句话说,适切的健康照护是在老人倒下来之前开始,关注于如何让能走的老人走得更快更远,如何让能维持日常生活的老人,享有更具尊严与活力的岁月。而不是在老人倒下来之后送到医院,往往都为时已迟。目前以急性照护为主的医院照护,常常忽视了“功能”面向的处置,因此常常有“病好了,人的功能变差了”的情况,造成高龄者生活质量相当大的威胁。
第三,高龄者的健康需求,特别需要“周全性的评估”与“多面向的介入”,透过适当的预防、治疗与复健,建构起高龄健康照护的连续性。这无法只凭医院中的仪器、检验能够成事,还需要连结多种医疗专业的团队合作与协调,透过共同的评估与对话,拟定适当处置计划,提供高龄者所需要的多面向的处置,而不仅是药物、手术等急性处置而已。
第四个关键,则是医疗体系与长期照护的实质连结。目前台当局正积极研拟长期照护保险,希望能提供台湾不断攀升的失能家庭,更为全面的经济以及实质照护的支持。然而,老人的医疗以及社会照顾需要妥善的相互搭配,否则会出现“社会性住院”或者“道德风险”等浪费资源的现象,造成社会保险更深的财务危机。
评论说,台湾需要拿出更大的决心,展开更为积极的医疗改革,迎向银发社会的来临。换句话说,若只依靠目前的健保给付以及医院诊疗,并无法满足这样的高龄照护需求。掌握住高龄社会健康照护的特征,建构更为整合性、预防性、周全性的照护模式,并在目前长期照护保险立法过程中,架构起医疗与社会照顾的适切连结,将会是下一波医疗改革的关键。
(来源:中国台湾网)
民政部办公厅 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报送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有关材料的通知
来源: 民政部门户网站
民办函〔2014〕444号
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发展改革委:
根据《民政部办公厅 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做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民办发〔2014〕24号,以下简称《通知》)精神,今年7月,民政部、发展改革委联合确定了北京市西城区等42个地区为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地区。
为全面掌握各个试点地区的工作进展情况,及时总结推广试点过程中取得的有益经验,明确下一阶段的工作任务,民政部、发展改革委将适时召开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为做好会议的筹备工作,现请你们提供以下材料:
一、试点工作计划
请各地按照《通知》要求,抓紧上报试点地区近期工作计划。内容包括:主要目标、拟出台政策文件、具体工作举措、重大项目、时间安排和创新举措等。
二、试点进展情况
请各地上报试点地区自7月底以来开展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的工作进展、成效、取得的经验及存在问题等情况。字数限定在2000字以内,并将已出台的政策文件附后。
请以省为单位,于2014年12月31日前将相关材料报送至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民政部将择优发布在部门户网站“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栏目中,供各地交流学习。同时,对于在试点过程中涌现出的其它好的经验和做法,也请及时报两部门。
民政部办公厅 发展改革委办公厅
2014年12月12日
联 系 人:张晓峰 王玄
联系电话:010-58123250,58123258
邮 箱:317417036@qq.com
居家养老同家庭养老、机构养老并称我国养老三种方式,实际上它是介于后两者之间、把后两者的优势和长处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养老方式。在我国目前家庭养老能力下降、机构养老总体供不应求的背景下,居家养老的优势更为突出,是一种很有前途的养老方式。
适合国情
中国人的养老观念倾向于选择居家养老。根据有关调研,选择居家养老的老年人占90%,只有约10%的老年人选择机构养老。在这种情况下,政府、社区、养老机构如何把养老服务延伸到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满足他们对社会化养老服务的需求,是必须着力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同时,我国失能老人、高龄老人、空巢老人数量巨大。这部分人多数分散居住在各自家庭中,其养老不仅有生活照料、精神慰藉问题,更有医疗护理问题。居家养老服务人员具有一定医疗护理知识和技能,能较好解决这些问题。
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还不能满足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的需求,绝大多数老年人只能选择居家养老。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床位要达到30张。但目前,全国养老机构仅有床位390万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只有20.5张,离纲要提出的标准还有很大缺口。选择机构养老的老年人尽管只占10%,但这部分老年人的绝对量在2000万人以上。所以,能够入住养老院(老年公寓、托老所)的只是很少一部分老年人,很多地方存在养老院一床难求现象。
还应看到,与发达国家在经济高度发展基础上步入老龄化社会不同,我国是在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低的阶段就进入老龄化社会,呈现典型的“未富先老”特征。由于经济不发达,人均收入水平比较低,绝大多数老年人收入水平更低。居家养老服务费用较低,适合一般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
特点鲜明
居家养老服务是一种既不同于家庭保姆、也不同于一般意义上家政服务的独特养老方式。
居家养老服务是专业性强的服务。以中国红十字总会事业发展中心开展的曜阳保姆服务为例,从事曜阳保姆服务的医护人员都经过专业培训,特别是经过专业医疗护理知识和职业技能培训。尽管现在许多保姆和家政服务人员也要经过一定的专业培训,但曜阳保姆的培训要求更严格,要求护理人员掌握必备的医疗护理、医疗急救知识和专业技能。
居家养老服务是公益性或准公益性服务。家政服务是一种市场化服务,完全按市场规律运作。居家养老服务则是一种公益性或准公益性养老服务,比如收费采取的是优惠价格,甚至是免费半免费的。居家养老服务之所以能够成为一种公益性或准公益性养老服务,主要得益于提供这些服务的养老机构、社区组织、志愿者等的无私奉献,以及社会各方面献出的爱心,比如物资捐助和现金捐赠等。
居家养老服务是针对特定人群的服务。中国红十字总会事业发展中心于2014年5月在江苏省扬州市启动的“曜阳关爱失能老人行动——曜阳保姆服务”试点,服务的对象就是经过民政部门筛选的300位生活困难的失能老人。家政服务面向的是全体有需求的家庭,服务的内容是全方位的。曜阳保姆服务则是面向居家养老的生活困难失能老人,主要提供医疗护理服务和人文关怀服务。一些养老机构、社区、志愿组织提供的居家养老服务内容可能更广泛。
优势明显
居家养老服务是经济高效的养老服务方式。道理很简单,一个家庭如果有失能老人需要照顾,子女势必分散很大一部分时间和精力,很难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即便雇请保姆,一个保姆甚至几个保姆照护一个老人,从经济的角度讲也会带来很大负担。居家养老服务以老年公寓、康复医院和托老所等为依托,组织医护人员和志愿者将养老服务延伸到社区和家庭,为居家养老的失能老人提供保姆式的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精神慰藉等服务。这不仅能切实改善这些失能老人的生活品质,而且能大大减轻其家庭负担,使其家庭成员可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
同机构养老相比,居家养老服务是一种投入小、经济和社会效益高的养老方式。以曜阳保姆服务为例,它依托现有的老年公寓、医疗机构和托老所,组织医护人员入户服务。同机构养老需要兴建养老院相比,这种方式大大节省了基建和各种配套费用。实际上,曜阳保姆服务已经成为没有围墙的养老院,是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化养老院,把纳入保姆服务对象的老年人家庭联结成了一个巨型养老院。曜阳保姆服务作为整个曜阳养老服务体系的一种模式,投入较小,但解决了众多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问题,创造了巨大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