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至25日,联合国亚太家庭组织(OFAP)在澳门举办第25届年会。该组织是一个非盈利的国际事务性组织,此次年会与非政府组织预防药物滥用国际联合会(IFNGO)联合举办。会议的其中一个议题为“家庭、老龄化和社会保障”。
经报民政部和全国老龄办批准,中心派遣李晶同志赴澳门参加了此次会议,并在会上发表了题为“中国人口老龄化状况以及相关政策和法律”的专题演讲。介绍了中国的人口老龄化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人口老龄化对家庭的影响,以及中国政府对此采取的相应措施等。
此次会议主要讨论了减少滥用药物、预防有组织犯罪、保护妇女儿童权益、公民社会与反腐败教育、人口老龄化趋势和住房政策、健康旅游和酒店业发展、澳门博彩业下的家庭问题等。与会专家普遍认同,上述议题都与家庭建设密切相关,要成功应对上述问题,家庭、学校和社区都应发挥相应的作用。会议还安排了正式的研讨,包括:现行毒品政策的概念框架能否应对当前的主要问题,推行对青年人的反腐败教育政策当前是否合宜,家庭而非国家才是更为有效的社会保障等。
来自15个国家及地区的107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并就上述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提出了多样的观点和看法。对于有关国际组织、各国政府、非政府组织在促进家庭发展方面所应承担的责任,提出了倡导性的意见和建议。
供稿:李晶
9月23日至26日,中心在京举行了蓝皮书写作讨论会。中心主任吴玉韶、副主任党俊武、主任助理刘芳以及全体科研人员参加了讨论会。讨论会由党俊武副主任主持。
老龄产业蓝皮书是我国第一部涉老产业的蓝皮书,得到中心领导的高度重视,召开了多次研讨会进行论证。各课题组以调研、访谈、座谈会等形式收集了大量详实的数据。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完成了初稿。在此次讨论会上,各课题组负责人汇报了课题内容,参会人员进行了激烈的讨论,从课题的各个方面提出了建议和意见。
根据工作安排,会后各课题组将根据会上提出的意见进一步完善框架、充实数据,对初稿进行全面的修改。
供稿:杨晓奇
5月26日下午,2014中国国际老龄产业高峰论坛暨首届苏浙沪养老服务业高峰论坛在上海举行。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上海市副市长时光辉出席论坛并讲话。
窦玉沛在讲话中指出,近年来,在密集的政策推动和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养老服务业取得了长足发展。目前,已经初步构建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政策扶持、社会参与、市场推动的发展格局,为老年人提供了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康复护理、医疗保健、文体休闲等多样化、多层次的服务。养老服务业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拉动内需、扩大就业、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窦玉沛指出,与此同时,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中国养老服务业发展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与人口老龄化进程、与人民群众期待、与养老服务发展规律不相适应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影响了养老服务业的健康发展。其中,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认识有偏差,重机构养老,轻居家养老。在这里,我要强调的是,机构养老的作用固然重要,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但从满足社会需求、符合老年人意愿、适合中国国情来讲,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发展居家养老、社区为老、科技助老。
窦玉沛强调,居家养老是政府和社会力量依托社区,为居家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和精神慰藉等方面服务的一种服务形式,是对传统家庭养老的补充与支持。之所以强调居家养老的作用,主要是因为它符合中华民族孝亲敬老的优良传统,符合《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规定,也体现了家庭在提供情感交流、精神慰藉和心理满足等方面的独特作用。当前,居家养老是中国绝大多数老年人的意愿和实际选择,也是世界各国通行的主要养老方式。我们必须坚持居家养老的发展方向,不断巩固其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中的基础地位,让广大老年人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在儿女亲情的呵护下,安享天伦之乐。
窦玉沛强调,社区为老是居家养老的重要依托,具有社区日间照料和上门服务两类功能,主要是为家庭日间暂时无人或者无力照护的社区老年人提供服务。之所以强调社区为老的作用,主要是因为随着中国家庭结构的日趋小型化、空巢家庭的增多以及传统家庭养老功能的日益弱化,居家养老迫切需要得到社区的支持。我们必须发挥社区靠近老年人家边、身边的优势,积极发展社区为老服务,不断强化其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中的依托作用,让广大老年人足不出户或就地就近即可享受舒心满意的服务,为居家养老提供有力支持。
窦玉沛强调,科技助老是养老服务发展的新引擎,它通过科技理念、科技手段、科技成果等功能发挥,让科技元素逐渐渗透到养老服务的各个方面,在提高养老服务科技含量的同时,不断提升养老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之所以强调科技助老的作用,主要是因为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的科技手段早已进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在给我们生活带来多样性和便捷性的同时,也为我们发展养老服务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优势和便利。我们必须加快实施科技助老服务,努力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插上科技的翅膀,让广大老年人分享日新月异的科技革命带来的丰富便捷的服务,为养老服务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窦玉沛指出,江浙沪地区是中国的经济发达地区、人口居住集中地区,也是老龄化程度较高、养老服务需求巨大的地区,养老服务业发展十分迅猛,一直处在全国的领先位置。希望通过此次论坛,江浙沪地区能够海纳百川,聚智聚力,为全国养老服务业发展提供更多经验借鉴、贡献更多创新成果、探索更多发展路径。
原国务院参事、全国养老服务业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魏津生及江苏、浙江、上海民政部门负责同志在论坛上发表演讲。民政部办公厅主任张卫星、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司长詹成付出席论坛。
【环球网综合报道】据日本《读卖新闻》3月26日报道,日本厚生劳动省25日发布的一项统计结果显示,目前日本全国等待入住养老院的老人达到52.2万人,较上一次统计(2009年12月)时的42.1万人增加了10万人以上。随着日本老龄化程度日益严重,希望入住养老院的老人人数持续增加。
据了解,在等待入住的老人中,急需护理却依然住在自家的老人大约为8.6万人,较上次统计时增加了约1.9万人。日本厚生劳动省认为这部分老人很有必要入住养老院。
据悉,自2009年度统计开始至今,日本国内养老院可接纳人数约增加了7.5万人,然而对于如今老龄化日趋严重的日本,依旧是供不应求。
6月10日上午,由山东省老龄办、山东省贸促会、山东省工商联联合主办的第六届中国(山东)老龄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老博会”)在济南舜耕国际会展中心开幕。此次老博会,烟台地区共有烟台市老年协会、烟台银龄学苑、烟台市润康养老服务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等33家养老服务或养老产业机构参展,业务范围涉及健康养生、生活护理、宜居建筑、养老地产、老年服务、老年培训等多个类别。全国老龄办副主任吴玉韶在山东省政协原副主席、省老年学学会会长李德强和山东省老龄办主任丁希滨的陪同下到烟台展厅视察,听取了烟台市老年协会、烟台银龄学苑和烟台市润康养老服务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等单位负责人的有关情况介绍。
据介绍,本届老博会以“弘扬敬老养老美德,促进老龄产业发展”为主題,共有来自全国17省(市、自治区)的279家企业和养老机构参展。老博会除了为老年人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外,还举办了“中国老龄产业发展前景与构想暨中日韩老龄产业合作交流论坛”主题研讨会,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作主题演讲,各地市老龄办工作人员参加,主要针对老龄产业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等实际问题做出深刻剖析,探索老龄产业发展的新道路。
展会现场,有近2000名观众到烟台展区参观,烟台乐天养老中心、龙口市东莱街道养老服务中心、烟台磁山颐生苑等多家养老机构颇受人们欢迎,很多人前来咨询到烟台旅游养老和养老房产等问题。另外,还有许多老年文艺和摄影爱好者到烟台市老年协会展厅,阅读《烟台老龄》杂志和《烟台市老年摄影大赛》画册,详细了解近年来烟台市的老龄工作情况和历年举办的老年文化活动情况,有的老年人还现场咨询烟台市老年文化艺术节和烟台市老年摄影大赛的参赛条件,表示对烟台举办的老年活动很感兴趣,条件允许的话可以到烟台参加老年文化艺术节比赛。
据日本放送协会(NHK)报道,日本政府在当天的内阁会议上敲定“老龄化社会白皮书”。根据白皮书内容,在以35岁至64岁人员为对象的调查中,近70%受访者认为应对老龄化社会的经济准备不充分,近半数以上表示65岁以后仍想参加工作。
据悉,日本内阁会议13日敲定的“老龄化社会白皮书”中写入,自2013年11月至12月,日本内阁府曾以35岁至64岁的共6000名男女为调查对象,进行的应对“老龄社会”意识调查结果。
根据该调查,约23.3%认为应对老龄社会的经济准备“充分”及“最低限度说得过去”;而认为“有点不充分”及“相对不够”的高达66.9%。
此外,在问及想工作到多少岁时,31.4%受访者回答“65岁左右”,而表示“能工作时想一直工作”及“65岁以后还想工作”的比例达50.4%。
为此,白皮书中提到在迎来“人生90年时代”,为维持老后生计,在日本,想工作的老年人越来越多,因此有必要创造开发职业能力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