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全国城乡社区老年协会建设暨加强基层老龄工作会议在烟台召开 - 老龄新闻 - 全国老龄办官网
作者:暂无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描述: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总结交流各地城乡社区老年协会建设及加强基层老龄工作经验,研究部署今后一个
全文: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总结交流各地城乡社区老年协会建设及加强基层老龄工作经验,研究部署今后一个时期的城乡社区老年协会和基层老龄工作。全国老龄办副主任吴玉韶出席会议并讲话,烟台市副市长张波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换届会议暨第五届理事会第一次(扩大)会议在北京召开
作者:暂无 来源: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年份:2019 文献类型 :新闻 关键词: 老龄  事业  工作  发展  基金会 
描述:  2019年6月11日上午,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换届会议暨第五届理事会第一次(扩大)会议在北京召开。国家卫健委党组成员、全国老龄办常务副主任、中国老龄协会会长王建军,民政部原副部长、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第二、三、四届理事长李宝库出席会议并讲话,民政部有关司局负责同志出席会议。  会议听取了中国
全文:  2019年6月11日上午,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换届会议暨第五届理事会第一次(扩大)会议在北京召开。国家卫健委党组成员、全国老龄办常务副主任、中国老龄协会会长王建军,民政部原副部长、中国老龄事业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换届会议暨第五届理事会第一次(扩大)会议在北京召开
作者:暂无 来源: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年份:2019 文献类型 :新闻 关键词: 老龄  事业  工作  发展  基金会 
描述:  2019年6月11日上午,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换届会议暨第五届理事会第一次(扩大)会议在北京召开。国家卫健委党组成员、全国老龄办常务副主任、中国老龄协会会长王建军,民政部原副部长、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第二、三、四届理事长李宝库出席会议并讲话,民政部有关司局负责同志出席会议。  会议听取了中国
全文:  2019年6月11日上午,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换届会议暨第五届理事会第一次(扩大)会议在北京召开。国家卫健委党组成员、全国老龄办常务副主任、中国老龄协会会长王建军,民政部原副部长、中国老龄事业
中国老龄科研中心信息技术研究所所长陈刚在中心做学术交流
作者:暂无 来源:老龄研究中心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新闻
描述:3月13日,中国老龄科研中心信息技术研究所所长陈刚在中心与同志们作了学术交流,科研中心主任张恺悌,副主任郭平、刘芳出席。陈刚同志讲解了民政部《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标准》,详细阐述了我国制定该标准
全文:3月13日,中国老龄科研中心信息技术研究所所长陈刚在中心与同志们作了学术交流,科研中心主任张恺悌,副主任郭平、刘芳出席。陈刚同志讲解了民政部《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标准》,详细阐述了我国制定该标准
“中国人寿杯”2019年安徽省老年人 春节文艺晚会录制完成
作者:暂无 年份:2019 文献类型 :新闻
描述:  1月6日晚,由安徽省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省分公司主办,安徽广播电视台综艺频道承办的“中国人寿杯”2019年安徽省老年人春节文艺晚会在安徽广播电视台演播中心完成录制。省政协副秘书长苏静,省公安厅党委委员、副厅长赵怀印,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杜昌智,省残疾人联
全文:  1月6日晚,由安徽省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省分公司主办,安徽广播电视台综艺频道承办的“中国人寿杯”2019年安徽省老年人春节文艺晚会在安徽广播电视台演播中心完成录制
姚余栋:预计15年后中国进入超老龄社会
作者:暂无 来源:老龄研究中心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新闻
描述:中国网财经12月21日讯(记者岚枫)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主办,民生银行协办的“新时代,新格局,新智慧--‘十三五’规划思路及2049战略研讨会暨民新指数发布会”今日在京召开。央行货币政策司副司长姚余栋预计,2030-2035年左右,中国进入超老龄社会,80岁以上的人口接
全文:”今日在京召开。央行货币政策司副司长姚余栋预计,2030-2035年左右,中国进入超老龄社会,80岁以上的人口接近六千万,到2040年左右,会达到1亿,而超老龄社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银发贫困。   他认为
中国式养老:求解“精神危机”
作者:暂无 来源:老龄研究中心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新闻
描述:解决养老问题不仅要从社会保障层面、硬件设施层面加大力度,同时也要注意从精神层面、人间关爱层面下功夫。怎样让我们的老年人也以“积极老龄化”的心态欢度晚年,我们在这方面的研究、实践还任重道远。主持人:解放日报记者支玲琳。嘉宾:桂世勋(华东师范大学人口研究所终身教授)。解放观点:老龄化是“十二五”期间上海
全文:

解决养老问题不仅要从社会保障层面、硬件设施层面加大力度,同时也要注意从精神层面、人间关爱层面下功夫。怎样让我们的老年人也以“积极老龄化”的心态欢度晚年,我们在这方面的研究、实践还任重道远。

主持人:解放日报记者支玲琳。嘉宾:桂世勋(华东师范大学人口研究所终身教授)。

解放观点:老龄化是“十二五”期间上海将面临的突出问题。不仅户籍人口中,每四人就有一个60岁及以上的老人,而且随着高龄老人和纯老家庭数量的急剧增加,无论家庭还是社会的照料压力都将日益凸显。最近,在上海一些老龄化程度高的老社区,出现了居民自发凑份子成立“楼道基金”,为一栋楼里的老人们送关爱、提供各种志愿服务的新鲜事。对社区居民们的这种主动行为,您怎么看?

桂世勋:“楼道基金”兼具应急性的经济帮困和服务性功能,实际上这是一种群众间的邻里互助形式。在市场经济涤荡多年的当下社会,应当充分肯定。作为社会保障的一种补充形式,对居家养老也确有帮助。但开展这种互助需要具备基本条件:首先,邻里之间要非常熟悉友好,彼此信得过;其次,管理一定要公正透明规范,包括“基金”如何筹集、由谁管、怎么管、怎样使用、怎样保值增值。只有这样,才具有可持续性并可作为经验推广开来。

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和全国老龄办倡议要建立“老年宜居社区”(香港称“长者友善社区”)。营造一个对长者友善的社区氛围,对于老年人继续在熟悉的社区环境中独立生活和接受照料、减少机构化具有重要意义。我们看到“楼道基金”这个案例,实际上是以楼道为单位,在更小的范围内对构建长者友善社区进行实践创新。其经验值得我们继续跟踪、总结,帮它进一步科学化、制度化、常态化。就像居委会改选一样,未来“楼道基金”有可能成为居民约定俗成的一种最基层的自治互助组织,在居家养老、社区服务中发挥重要作用。

解放观点:都说传统的邻里关系,已经被一把“铁将军”、一道防盗门隔绝在了城市之外。但“楼道基金”的出现,不仅让我们看到“石库门”邻里关系的回归,更看到和谐的邻里关系对居家养老、社区服务其实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资源。

桂世勋:美国学者在20多年前就发表了这样的文章:新的社区改善了人们的居住条件,但疏远了彼此间的邻里关系。邻居家到底有几个人,有什么困难,甚至完全不知道。现代人的孤独感,远甚从前。上海市老龄科研中心进行的跟踪调查也反映了这一点,今天上海的老年人可以享受全覆盖的医疗保险,健康状况满意程度比以前提高了,但老年人的孤独感比例有所上升,在子辈、孙辈与老年人的情感交流及沟通方面感到满意的比例有所下降。这其实也提醒我们一点:解决养老问题不仅要从社会保障层面、硬件设施层面加大力度,同时也要注意从精神层面、人间关爱层面下功夫。

1989年,我到日本三鹰市访问,看到他们为城市里2500多个居家老年人安装了一个叫“充满爱的电铃”。这个电铃,一头接在老人家中,一头接在热心的邻居家里。回来我就提出上海也可以安装这种电铃,虽然它功能简单,但花钱少、可以密切邻里关系、应对突发事件。尤其是高龄独居老人,一旦有突发情况,邻居便能成为第一时间可以伸出援手的人。在我的倡议下,市政府作为实事项目曾先后给3000多位老人安装了这样的求助电铃。后来又有了“安康通”,老年人足不出户,也能满足多样化需求。

但这样一来,邻里的互助功能可能反而淡化了。它又引发了我们对新型邻里关系的思考。在这一点上,我想可以从“楼道基金”中得到启示。只要居委会等有关方面积极创造条件让每栋楼内的居民相互熟悉,由户主民主推选的楼组长为主,建立完善类似“楼道基金”的互助关爱网,推选公道、热心、身体较好的邻居参与管理,那么就有可能使老年人每天都感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温暖。如果有可能,最好让年轻的邻居也一起参与。

解放观点:为什么要特别强调年轻人的参与呢?

桂世勋:举个例子。去年我在仙霞街道老年人社区服务中心做调研,不少老年人向我叹苦经,说电视看不到。对于很多老年人来讲,晚上最主要的娱乐活动就是看电视。但是因为刚安装的数字电视操作比较复杂,有时候老人一不小心按错键,节目就跳掉没法看了。这种对年轻人来讲是很简单的事情,但到高龄老年人那里,却成了难题。其实从居委会来讲,完全可以通过倡导同一栋楼居住的年轻人发扬邻里互助精神,让年轻的邻居志愿者帮助老人解决问题。

国外早已开始这方面的实践。2010年上海世博会德国馆里展示的“多代屋项目”,将幼儿园、青少年俱乐部、老年人的聚会地点,创造性地集中在一栋楼内。它所强调的,就是少儿、中青年要加强对老人的交流和关心,这样既抚慰了老人,也让孩子们从小就培养起一种尊老敬老的意识。这也启示我们:在上海一些老的社区楼组,不妨从相互关心、突发事件救急做起。到2020年,上海户籍人口中,每三个人中就将有一个60岁及以上的老人。通过老中青少的多代融合,不仅仅是为今天的老年人送去温暖,也是为明天的自己播撒幸福的种子。

解放观点:在未来510年里,“80后”独生子女的父母们将渐渐步入退休行列。“80后”的养老之困,已经日益显现。因此,强调发扬邻里互助、动员社区力量、强调多代融合,其实也是适应了未来养老模式的嬗变。

桂世勋:我们和香港大学一起,走访了部分社区老人,发现尽管上海老龄化程度很高,但目前上海四五十岁的中年人对父母的照顾总体上是比较好的。但是上世纪80年代以后出生的独生子女,如众星捧月般长大,习惯了被照顾。这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一种缺失。这一代人如何赡养老年父母,将需要未雨绸缪,研究对策。我的建议是,对于“80后”来讲,养老不要成为一个突然降临的事情,最好有一个循序渐进、耳濡目染的过程。包括教育孩子平时怎样尊敬爷爷奶奶;碰到一些突发事件,能马上陪父母把祖辈送医院、轮流陪夜,这些都是值得提倡的。再比如,上海每年评选孝亲敬老楷模,不妨注意留一两个名额给“80后”的年轻人,肯定他们如何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以新一代的方式孝敬父辈、祖辈。

当然,今天的养老,早已不是等待接受照料的概念。如果有自理能力,还是要尽量引导老年人走出家门,本着自愿、量力的原则参与包括志愿服务在内的各种社会活动。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对“积极老龄化”的理解,这样不仅有利于老年人提高生活质量,还可以降低未来老年人口中的失能率、失智率和患病率,有利于减轻政府、社会、家庭照顾老年人的压力。我的一位学生在纽约市政府老年局任研究员,她最近回来探亲时告诉我,现在美国社区中心正在做的一件事情是,调查本社区里有哪些老年人基本生活能自理但从来不走出家门,去了解他们为什么不走出家门,他们的兴趣爱好是什么,研究怎么引导他们参与社区活动。而且美国已经关注到战后“婴儿潮”这批人进入老年以后,价值观、经济收入、兴趣爱好都已经发生很大变化,研究社区活动如何更好地适应他们的需求。其实上海也是如此,最近五六年及未来十年内退休的老年人,无论养老保障水平还是文化程度都比过去有明显提高。怎样让我们的老年人也以“积极老龄化”的心态欢度晚年,无论是研究还是实践,都任重道远。


[1图]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与台湾南开科技大学 合作意向签约仪式在京举行
作者:暂无 来源:老龄研究中心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新闻
描述:为加强海峡两岸老年人的沟通交流,推动海峡两岸老龄化健康发展,自2007年开始,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和台湾南开科技大学与中央民主促进会、北京大学等多家单位合作,已经连续举办了六届“海峡两岸老龄福祉
全文: 为加强海峡两岸老年人的沟通交流,推动海峡两岸老龄化健康发展,自2007年开始,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和台湾南开科技大学与中央民主促进会、北京大学等多家单位合作,已经连续举办了六届“海峡两岸老龄福祉
[4图]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举办 “第二届睡眠科学与技术高峰论坛”
作者:暂无 年份:2018 文献类型 :新闻
描述:4月21-22日,由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主办,睡眠科学分会承办的“第二届睡眠科学与技术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空军总医院睡眠医学中心主任、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副会长、睡眠科学分会主任委员高
全文: 4月21-22日,由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主办,睡眠科学分会承办的“第二届睡眠科学与技术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 空军总医院睡眠医学中心主任、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副会长、睡眠
王建军在广州出席第七届中国国际老龄产业博览会开幕式并调研健康养老工作
作者:暂无 年份:2020 文献类型 :新闻 关键词: 王建军  老龄  健康  产业  第七届 
描述:11月6日上午,第七届中国国际老龄产业博览会在广东省广州市开幕。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全国老龄办常务副主任、中国老龄协会会长王建军出席开幕式并讲话。王建军指出,举办第七届中国国际老龄产业博览会,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推动老龄产业发展的具体举措,是老龄产业融入国际国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生
全文:11月6日上午,第七届中国国际老龄产业博览会在广东省广州市开幕。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全国老龄办常务副主任、中国老龄协会会长王建军出席开幕式并讲话。王建军指出,举办第七届中国国际老龄产业博览会
上页 1 2 3 ... 12 13 14 ... 97 98 99 下页
Rss订阅